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采取单方面宣告关税自主的政策,并陆续公布若干法令,大幅度提高了现行税率。但是,英、日等国一致反对新税,甚至表示将不惜武力对付中方。8月29日,外交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宣布上述法令暂缓实行,唯宣称自9月1日起实行关税自主政策仍然维持有效,上述博弈(     
A.引发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体现国民政府独裁统治的实质
C.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D.推动国民政府实施“改订新约”
2 . 秦及汉初官府规定了禾穗、原粮与成品粮之间的折合比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谷物形态与种类,创制出“四大一小”谷物计量体系。其中,“四大”为专用大量,包括禾量、粟量、稻量、麦量;“一小”为标准量器或通用量器,即米量。该谷物计量体系的确立(       )
A.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B.加剧了田租征收复杂程度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反映了粮食管理能力提升
3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4 . 晚唐780年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至清朝基本继承了这一财税思想,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把征税重点放在土地上。唐朝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
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与发展B.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C.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成长与壮大D.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5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7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唐中期)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日上供(中央);二日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日留州……州府两税(钱)物解斗,每年各有定额,征科之日,皆申省司(中央机构)。”据此可知,该财政体制
A.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B.加剧了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2022-01-05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     
A.纳税时间趋向分散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
2022-11-27更新 | 57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隋朝不仅实行“大索貌阅法”,即依据年龄和体态相貌核查户口,还实施了“输籍之法”,以划分户等并制定纳税标准。这些做法(     
A.阻碍了小农经济有序发展B.加剧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C.旨在控制人口并稳定财政D.反映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2-10-09更新 | 6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2021-03-02更新 | 997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清朝时期,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赋税制度的演变B.治理理念的革新
C.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疆域的拓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