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00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折色的推行(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促进了赋税制度变革D.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2023-06-08更新 | 20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
4 . 个人所得税最早是1799年英国提出的,目的是缓解拿破仑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战争结束后,该税收便随之废除;1842年,英国通过议案,正式确定开征个人所得税,并规定税收的起征点高于绝大多数工人阶级的收入。据此可知,英国个人所得税正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国家赋税的需要B.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
C.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D.加速工业革命的完成
5 . 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D.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2020-11-03更新 | 50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开始对来自南洋的洋船采用“文抽之例”,按船只的大小分等征税。清代以粤海关为例,虽然对本国出洋及沿海贸易的船只也征收船钞,但比外国船只要低得多,仅占同等外国船只船钞的19.3%。据此可知明清(       
A.废弃闭关锁国政策B.已具有贸易保护意识
C.赋税制度全面革新D.国内商品竞争力不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
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2020-09-16更新 | 618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唐朝的一种赋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在所居州、县的户籍,在所居地纳税,征税标准不再按丁,而是按资产征税。这一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9 . 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查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亩。这种状况
A.利于缓减农村贫富差距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C.导致明朝调整赋税制度D.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
2022-07-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代,平民为了逃避各种税钱,将田地卖给豪强地主,又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其细户。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
A.使封建政府的赋役之源流失B.实质上轻了农民的负担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