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从古至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3)依据上图,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工业利用外资额工业总产值
1985654926662
198725216558311
1990323062202180
199244056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02-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2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2019-12-01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
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这一时期,从广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迅速增加到7条,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直到1842年,除个别地区和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是广州“一口通商”,垄断了全国的对外贸易。全国进出口货物一下子汇集到广州,在广州旧城西域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建起了一幢幢给外国商人存货和居住的夷馆,华丽的西式建筑上面悬挂着各国的国旗,货船到港的时候,这一带外国人熙熙攘攘,各穿着不同服装,操着不同语言,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此时,从美洲、日本等地区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10000吨之间,占到了世界白银总数的近半数。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

材料二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较唐宋时期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5 . 唐初的户籍制度有编户(良民)非编户(贱民)之分,贱民附籍于主家,可以像货物一样交易。中唐以后户籍已不再区分良民、贱民,均为国家编户齐民,这变化反映出
A.儒家仁政思想得以提升B.门阀制度日益衰落
C.封建等级制度面临瓦解D.政府放松人身控制
2020-06-2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北宋赋税结构变化(单位:万两)
租税(正赋)收入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2408.11167.740060:40
天禧末(1021)2641.22670.0120440:60
熙宁十年(1077)2021.24247.4868.828:72

A.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繁荣改变财政来源比重
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2019-07-1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税收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019-07-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制度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土地兼并的严重
D.赋税制度的改革
2019-06-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自然经济日益瓦解
B.政府调整赋税政策
C.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D.海上丝路逐步兴起
2019-05-23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10 . 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化
A.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
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019-06-06更新 | 12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