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按有无田产的原则,将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田产(     
史实结论
A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户令充役宋代九等户制下所有人均需承担徭役
B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C佃农要“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依契约分。”租佃关系发展,货币信贷出现
D望吴侬之野,茅屋炊烟,无穷之极客户侵占主户田宅为己有
A.AB.BC.CD.D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 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 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 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 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 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7更新 | 170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0年5月《中日关税协定》签订,规定中日两国进出口税率等一切事宜“完全由中日两国彼此国内法令规定之”;附件规定中国在一年内不得改变从日本进口杂货之现行最高税率,对于日本有重要关系的特定物品(如海产品)于三年内维持现行税率。这说明(     
A.中国已实现了关税的独立自主B.可以大大增加中国关税收入
C.日本完全攫取了中国关税主权D.中国关税自主取得一定进展
2023-01-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大臣高颎的建议,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到各州县,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出巡,根据定样标准划分百姓的户等上下,重新规定每年征发的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被称为“输籍法”,是在“大索貌阅”基础上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     
①加强对百姓的控制②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③抑制地方豪强势力④折合银两征收赋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这样就意味着(     
A.解放了劳动力B.人头税彻底废除
C.加重了农民的负担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演变的原因。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役”甲骨文从人,从殳,表示本义与人有关。

《旧唐书》中记载赋役之法中有“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议“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熙宁四年(1071年)政府规定:“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五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募者执役”

万历九年(1581年)推行“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银、差合而,皆出于地,亦谓之条编。“

乾隆三年(1738年)规定“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由是地、丁、匠价,同归一则,真谓‘一条鞭’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秦汉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徭役的变迁。
9 .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南京玄武湖黄册库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从1391—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朝后期,玄武湖黄册库房已达到667间,黄册多达153万多本。这说明明朝户籍赋役管理中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①政府集中管理土地、户籍档案②人头税取消后,户籍管理松弛
③有效限制了全国土地兼并和买卖④有利于土地户籍赋役记录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成为大部分土地的实际所有者,而诸侯王通过“授田”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时将赋税徭役的责任一并强制性地“授”予农民。诸侯这一做法
A.标志着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确立了四民社会的基本框架D.确保了国家财税收入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