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等问题出现。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爆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建立城市防疫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的城市防疫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人在讲到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这段历史时,往往都注重讲政治大势,军事攻防,历史学家们很少有人关注到这场发生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的惨烈大疫。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估计在80万到100万,也就是说,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明末大鼠疫流行与当时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紧密相连。明朝末期是气象学上所谓的“小冰河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遭到了持续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史载,万历十年、十五年、四十五年,都曾发生瘟疫,也都是大旱之年。崇祯十四年之后,是连续四年的大旱,瘟疫也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之后。旱灾发生后,灾民们会四散逃荒,使得瘟疫也随之四处扩散,而像北京这样的都城,一旦感染瘟疫,又会随着它向外辐射的条条官道,把病菌传到帝国的四面八方。这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一旦旱灾、瘟疫和战争同时出现的时候——这正是明朝末年的情形——这个社会就开始崩溃了。

——摘编自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没有接触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贾雷德·戴蒙德(美)《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的命运》

材料三 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北方哈尔滨建立起庞大的细菌武器研制基地,由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在平房“死亡工厂”使用大量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朝鲜人等做极期残酷的人体试验,研制出鼠疫、霍乱、伤寒、炭疽、赤痢等多种细菌武器……据统计,中国南方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因日军细菌战攻击而死亡的人口约30万。若这“30万人”的死亡数字获国内外学界公认,那便又是一个“南京大屠杀”。

——陈致远《侵华日军在中同南方实施的细菌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大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新航路开辟后旧大陆病菌在美洲传播与日本侵华期间开展细菌战导致的病菌传播有何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病菌传播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16、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不安。

——摘编自塞常磊《16—17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

材料二   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救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一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1617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