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的张耒,其诗有云:“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宋代的欧阳修《永阳大雪》诗曰:“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

宋代的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诗曰:“尽室泥泞涂,化为糜烂场。炎蒸迫其上,臭腐薰其傍。恶气所侵薄,疫疠何可当。”

宋代诗人吴芾的《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三十韵以纪之》诗曰:“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

晋代的潘岳《关中诗》有云:“师旅既加,饥馑是因。疫疠淫行,荆棘成榛。”

明代于谦《延津县》诗曰:“疲民疫病多。”

——摘编自陈纪然,王敬敏《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及其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指出古人认为疾疫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的史料价值。
2022-04-3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二 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做好全面的准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援》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背景和主要举措。
(2)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合理化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社会保障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疫病救治是其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前,我国就有了社会保障思想。商朝建立初期,实施了许多爱民、利民的举措;周武王时期,大力提倡爱民、保民主张,西周王朝还实施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项爱民政策。孔子在《礼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主张为政以德,建议君主爱护臣民,体贴民众。墨子提出“爱人者,必为人爱,恶人者,必为人恶——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摘编自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研究》

材料二   宋元时期,国家曾对瘟疫的救疗采取较为积极的政策,不过到了清代,国家政策逐渐转向消极,江南地区大多数明初建成的惠民药局多废而不用。面对瘟疫,更多的是地方父母官采取设局延医诊治、制送药丸、掩埋尸体、隔离病人、加强卫生管理等疾疫救疗措施。而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则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瘟疫救治,除了临时性的瘟疫救疗,社会还常常举办一些经常性的救疗活动。嘉道以后,江南日常救疗设施数量激增,并由纯粹的慈善机构逐步向经常、普遍的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演进。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时人还丰富与发展了“卫生”一词的含义。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瘟疫救疗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 . 疫病与防治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三: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使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此成果最早刊载于1867年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

——摘编《Trauma and Rehabilitation》(2010年12月)和《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五: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年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战争与青霉素的命运》,《国防科技》期刊,2006年6期


(1)根据材料一,疫情造成印第安人口大量损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霍乱爆发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哪一图片能够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请参考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4)依据上述材料,解释导致近代疫病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伍连德(1879—1960),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广东台山,剑桥大学医学博士。1907年,素怀报国之志的伍连德放弃马来西亚的优裕生活,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校长。1910年冬,东北爆发鼠疫。日、俄两国借口保护侨民,妄图攫取我国警务与防疫主权。伍连德临危受命,赴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实地调研,亲自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指出此次鼠疫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首次提出“肺鼠疫”概念,提出了“所有在西伯利亚边境的满洲里和哈尔滨间的铁路必须严格的管制”;“将由东赴直之行旅一律入所(检疫所)五日,俟诊断有无病毒后始准其前赴各属”;“被分为四个区……一发现患者,立即送往防疫医院,并隔离其亲属和其他接触者”;用石灰、福尔马林等进行消毒;制造和佩戴口罩等建议。这些建议被一一实施,仅用4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瘟疫。

——摘编自王银《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解决东北鼠疫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伍连德解决东北鼠疫的意义。
8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达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洗。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捕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