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     
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
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D.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A.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小口罩,大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西方医学界为了抵御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发明了乌嘴面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疾病传播。1897年,德国医学家米库里兹提出医务人员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这是现代意义上的首款医用口罩。真正让口罩从外科医用器械走向大众生活的是一战时期的西班牙大流感。1952年,英国伦敦被浓雾笼罩,口罩成为人们对抗工业污染的必需品。1960年代,无纺布口罩技术诞生,1970年美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推动了现代口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编自卫夕《口罩简史:人类的呼吸防护是如何进化的?》

材料二   口罩自问世以来,其颜色、款式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口罩已完全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愈来愈多样化和个性化。口罩不再只是医用,而是实现了“跨界发展”,成为时尚设计、绘画创作、文学创作、影视制作中的重要元素。“遮住一部分面容”成为人们审美和情绪的一种表达。

——摘编自周凯、高福进著(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

材料三   20203月至12月,中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涉及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亿元其中出口了2242亿只口罩,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保障。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口罩发明与应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口罩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口罩大量出口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为人类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的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查士丁尼瘟疫中世纪黑死病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时间6世纪14世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地点拜占庭帝国欧洲波及60多个国家
死亡人数至少2500万人2500万人千万人以上

A.世界瘟疫爆发的频率不断加快
B.世界联系的加强导致鼠疫范围扩大
C.公共卫生安全未引起各国重视
D.青霉素的发明使鼠疫死亡人口减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在全球曾经出现过三波全球性的霍乱。它最早起源于印度孟加拉地区,英国为了补充殖民地的劳动力,将此地廉价劳动力运送到各地,从而将霍乱带到全球,尤其是蒸汽船的使用,加速了传播速度。在西方,霍乱主要发生在城市和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许多国家针对霍乱,提出公共卫生和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改革。1866年,法国领导人拿破仑三世号召召开国际会议,提议设立一个国际卫生组织,试图找出应对瘟疫的办法,但是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仍有很多争议。19世纪80年代人们对霍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明白霍乱不是直接传染性疾病,而是水中传播的疾病,只要控制水污染,防疫就很容易。另外,由于电报的普及,瘟疫消息迅速传播,使人们感到恐慌,导致国际经济处于崩清的边博。1900年左右,人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回到国际协调上去,因此有了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专注于如何控制疾病传播;有了第一个国际机构,用来监督和存储信息。这些行动对于防止瘟疫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克哈里森《 19世纪的霍乱与全球一体化》

材料二   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网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做好全面的准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攖》


(1)结合材料一,概括导致霍乱全球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就人类应对传染性疾病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署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卫生工作面临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重局面,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党和国家站在人民健康的高度,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1949年11月,卫生部专设了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传染病、交通检疫等卫生防疫工作;1952年,党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全国人民起来讲究卫生、除“四害”、消灭疾病。1953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到1965年,共建有2499所和822所。1955年,党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强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同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先后建成了妇幼保健机构近3000所。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910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19114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

——陈雁:《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一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94年香港腺鼠疫流行期间,清政府根据两广总督的奏折,对港英政府的隔离、消毒等“洋法”提出异议。而且,多数香港华人情愿在家里采用中医药治疗,也不愿被送往西医医院疗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西方文化的冲突B.传统医学逐渐式微
C.中英民族矛盾尖锐D.公众卫生意识匮乏
2020-12-30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