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魏书·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2020-07-01更新 | 56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6月全仿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吐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今,在西方社会很少会看到吐痰现象,这一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人们开始将不吐痰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规范或约束自己;二是认为吐痰可能传播疾病,比如肺结核(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痰是传染的重要媒介)。西方社会将吐痰视为一种禁忌,认为那是不得体的行为(1886年,法国卫生部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截至1916年,美国213个城市中有195个制定了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

——罗斯·孔伯2013年在上海大学演讲《亚洲吐痰:一种文化现象》

材料二1875年,清代光绪年间,全国首部公办学堂使用的《简易识宇课本》中有这样的警句:“若有疾唾,勿吐于地。”到了1930年,细菌学家高士其以科普文章告诫国人不要随地吐痰;肺痨病颇深的人痰中含有结核杆茵。紧接着,蒋介石在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中指出:“我们一有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就从不乱吐痰做起。”

——谭山山《吐痰史》

材料三民国其他城市也学习香港,把痰盂设立在公共场所,以劝导而非强制来杜绝随地吐痰。30年代上海儿童教唱“路上吐痰有阴沟,家里吐痰有疾盂”。新中国建立后,也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指到处放置痰盂)198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禁止随地吐痰,违者罚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阶层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痰盂恐怕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遗迹。

一兔透射《中国人为什么爱用痰盂》

回答: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2-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抚州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