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阅读材料,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解读。(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1-1942年,陕甘宁边区疫病大范围流行。边区政府派出医疗防疫队帮助地方政府建立防疫委员会、给民众注射防疫针、印发《防疫手册》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措施对防止疫病扩散起到积极作用。材料旨在强调
A.国民政府积极开展疫病防治工作B.边区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C.防治疫病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D.政府治理能力关乎疫病防治效果
2021-09-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署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13到14世纪的一百年间,欧洲人口由7300万锐减为4500万,有人将此形容为从“满满的欧洲”到“空荡荡的欧洲”。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失B.农业减产C.战争破坏D.鼠疫肆虐
2021-08-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专家发现商周时期的人们已经有了隔离的意识,遇到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疾病,一方面对病人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则进行祈祷和祭祀来消除疾病。战国时期,得了麻风病的人需要送到专门的隔离区。秦朝时期更是将对麻风病人的隔离作为法律条文写入《秦律》。后来,民间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寺庙、私人医馆纷纷加入传染病的隔离工作中去,以弥补朝廷力量不足时空缺。唐代《千金药方》记载:“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重视预防疫病的,光是与医疗相关的场所就非常多,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安济坊、太医局……明朝的《痘疹世医心得》中写道:“至于疹子则与痘疹相似,彼此传染,但发过不再作耳”。

——摘编自尹媛萍的《中国古代传染病防治》等

材料二 近代欧洲国家建立了隔离检疫制度,但不利于海运贸易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容易造成禁运混乱。为此,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试图在疾病控制和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召集在一起,因此这一年被视为“国际卫生”的起始点。随后,大会定期召开,但这种形式并不稳定,也缺乏约束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卫生”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概念出现的积极意义。
2021-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疠”“虫”“蛊”“疟疾”等文字,其中“疠”在中国古代文字学中指“瘟疫”。“疠”字在《尚书》《山海经》《左传》都出现并且使用。由此可见
A.夏有疫情出现的记载B.先秦人们已认识疫情
C.三代疫情频发危害大D.当时人们能预防疫情
2021-06-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却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满目疮痍,成为环境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及其治理过程必会给我们一些教训的思考和经验的借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是达到一种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兼赢。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背景,分析英国城市治理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1-06-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

——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

材料二       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2021-05-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瘟疫侵袭人类,很早就有记载。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记录。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夏,“郡国大旱,蝗”,当时疫情严重,患者多。面对疫情,西汉政府专门腾出一些住宅作为隔离区,集中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切断瘟疫的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的扩散。同时,政府赐给在疫病中死亡的人安葬费,及时安葬死者,帮助其摆脱困境。随着对抗瘟疫经验的不断积累,古人对瘟疫的预防也日渐科学。……唐文宗时期,对于在瘟疫中死亡的人们,进行集体掩埋,以减少公共扩散,预防传染病的再暴发。用医治疫做得最好的要数宋代,此时出现了著名的中医典籍《太平圣惠方》《集验方》等,上面所载的一些药方,至今还被中医使用。明嘉靖年间创制了“济疫小饮子”,专门给民间赐药。

——摘编自雷高林《追溯古人抗疫》

材料二   中国近代防疫事业是在20世纪初才逐步兴起的。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近代防疫思想、手段逐渐为民众、士绅及统治者所认可和效仿。清末新政正式将“防疫”确立为国家一项重要职能。但因国家机构不健全,民众缺乏教育,防治效果不理想。北京国民政府对防疫工作较为重视,颁布了一系列防疫法规、法令,成立了中央防疫处等机构,自主生产防疫制品。但由于连年战乱,政府更迭频繁,许多防疫法规没有在基层得到真正实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防疫事业得到较大发展。防疫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专职卫生防疫部门从中央延伸至县乡,防疫宣传和教育有计划地推广,疫情报告制度基本确立。但是,由于当时外有强敌入侵,对内又忙于内战,故防疫建设存有种种弊端,防疫力量分布不均,大城市特别是都会城市防疫力强,中小城市差,乡村社会普遍缺乏近代医疗设施。

——摘编自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

材料三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勇抗疫情。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怀胎七月的孕妇,从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到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员……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特殊群体安危视作头等大事,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疫防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瘟疫防治举措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概括中国抗疫彰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举措,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4-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