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2 .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署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专家发现商周时期的人们已经有了隔离的意识,遇到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疾病,一方面对病人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则进行祈祷和祭祀来消除疾病。战国时期,得了麻风病的人需要送到专门的隔离区。秦朝时期更是将对麻风病人的隔离作为法律条文写入《秦律》。后来,民间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寺庙、私人医馆纷纷加入传染病的隔离工作中去,以弥补朝廷力量不足时空缺。唐代《千金药方》记载:“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重视预防疫病的,光是与医疗相关的场所就非常多,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安济坊、太医局……明朝的《痘疹世医心得》中写道:“至于疹子则与痘疹相似,彼此传染,但发过不再作耳”。

——摘编自尹媛萍的《中国古代传染病防治》等

材料二 近代欧洲国家建立了隔离检疫制度,但不利于海运贸易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容易造成禁运混乱。为此,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试图在疾病控制和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召集在一起,因此这一年被视为“国际卫生”的起始点。随后,大会定期召开,但这种形式并不稳定,也缺乏约束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卫生”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概念出现的积极意义。
2021-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却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满目疮痍,成为环境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及其治理过程必会给我们一些教训的思考和经验的借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是达到一种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兼赢。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背景,分析英国城市治理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1-06-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

——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

材料二       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2021-05-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瘟疫侵袭人类,很早就有记载。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记录。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夏,“郡国大旱,蝗”,当时疫情严重,患者多。面对疫情,西汉政府专门腾出一些住宅作为隔离区,集中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切断瘟疫的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的扩散。同时,政府赐给在疫病中死亡的人安葬费,及时安葬死者,帮助其摆脱困境。随着对抗瘟疫经验的不断积累,古人对瘟疫的预防也日渐科学。……唐文宗时期,对于在瘟疫中死亡的人们,进行集体掩埋,以减少公共扩散,预防传染病的再暴发。用医治疫做得最好的要数宋代,此时出现了著名的中医典籍《太平圣惠方》《集验方》等,上面所载的一些药方,至今还被中医使用。明嘉靖年间创制了“济疫小饮子”,专门给民间赐药。

——摘编自雷高林《追溯古人抗疫》

材料二   中国近代防疫事业是在20世纪初才逐步兴起的。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近代防疫思想、手段逐渐为民众、士绅及统治者所认可和效仿。清末新政正式将“防疫”确立为国家一项重要职能。但因国家机构不健全,民众缺乏教育,防治效果不理想。北京国民政府对防疫工作较为重视,颁布了一系列防疫法规、法令,成立了中央防疫处等机构,自主生产防疫制品。但由于连年战乱,政府更迭频繁,许多防疫法规没有在基层得到真正实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防疫事业得到较大发展。防疫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专职卫生防疫部门从中央延伸至县乡,防疫宣传和教育有计划地推广,疫情报告制度基本确立。但是,由于当时外有强敌入侵,对内又忙于内战,故防疫建设存有种种弊端,防疫力量分布不均,大城市特别是都会城市防疫力强,中小城市差,乡村社会普遍缺乏近代医疗设施。

——摘编自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

材料三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勇抗疫情。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怀胎七月的孕妇,从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到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员……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特殊群体安危视作头等大事,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疫防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瘟疫防治举措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概括中国抗疫彰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举措,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4-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减少大疫带来的损失,自西周以来,我们就有一套“医在王官”的官方医疗制度,即以政府的力量参与到医药行政、医疗组织乃至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去。唐代开始创建州一级的医疗体系,宋代将其下沉到县级,基层社会医疗体系初步得以建立,极大提升了普通百姓在瘟疫面前的自保能力。除此之外,政府也会拨付款项,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到对病患的救治和疾病防控中来,许多地方富商士绅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地方的施医局等医疗机构多为临时设立的应急机构,太医院虽为常设,服务范围大多只限于皇室,宫廷高水平的医师很难参与到民间一线的防御工作中,地方的普通医师又缺乏监管,以至于出现庸医泛滥的局面。

——摘编自《古代防疫制度》

材料二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发地带……检诸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一种。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摘编自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反映的本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 1499—1665 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

务。为防控疫情,1518 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 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 1580 年、1639 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个月时间,就造成了 20 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防疫观念产生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元始二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皇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熙五年,名将皇甫规率领军队征讨陇右地区,军中不幸发生疫病,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这里的“庵庐”指的就是军队建立的临时性隔离医院。除了隔离之外,两汉时期的医家也总结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药方。

——摘编自邓铁涛主编《中国防疫史》

材料二 宋元时期,国家曾对瘟疫的救疗采取较为积极的政策,不过到了清代,国家政策逐渐转向消极,江南地区大多数明初建成的忠民药局多废而不用。面对瘟疫,更多的是地方父母官采取设局延医诊治、制送药九、掩埋尸体、隔离病人、加强卫生管理等疾疫救疗措施。而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则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瘟疫救治,除了临时性的瘟疫教疗,社会还常常举办一些经常性的救疗活动。嘉道以后,江南日常救疗设施数量激增,并由纯粹的慈善机构逐步向经常、普遍的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演进。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人还丰富与发展了“卫生”一词的含义。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的防疫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瘟疫救疗的特点。
2021-01-1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