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防疫事业得到较大发展。防疫法规、法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专职卫生防疫部门从中央延伸至县乡,防疫宣传和教育有计划地推广,疫情报告制度本确立,入伍、入学体检成为惯例,疫苗注射被强制执行,公共卫生设范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家防疫重点已从疫后“阻变”调整到疫前“预防”。……在政府干预及上层社会的影响下,惯于“以吏为师”“学在官府”的民众逐渐注重起日常防疫。自来水、肥皂、牙粉、牙骨及消毒水等卫生用品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注重环境卫生,捕鼠灭蝇驱蚊,定期沐浴,吃西药、看西医等成为民众新习俗。

——摘编自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防疫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防疫举措的意义。
2020-07-0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全家死光的贵族留下了大量的荒芜土地,农民买下闲置的土地,很多人成了拥有土地的新贵族,农奴阶层由此瓦解;人们由于黑死病的侵袭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这样,欧洲的下水排污系统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为英国伦敦那宽敞有如隧道的下水管感叹:除此以外,火葬开始成为最重要的丧葬方式:原本位于房间中央的壁炉被移到了墙边:房间开始采用灰泥或者石头来代替木板: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的萌芽开始孕育,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西方学者认为它“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当时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理由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瘟病并四处投毒。

——编自《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历史》

材料二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戈”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疾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冬省防疫事宣"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19门年4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

——陈雁:《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一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的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020-07-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里面有大量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岁、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代史书还记载新罗、渤海等国向唐廷请求中国书籍的故事;而朝鲜半岛的国家,言及经典常常首先历数中国的儒家经典。

——摘编自孟宪实《大唐“朝贡”外交真相》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由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向“西”看。 无论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还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华文化遭受相当冲击,西方思潮在中国泛滥。

——摘编自田军《(辛亥百年)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

材料三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 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贡献给各国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窗口期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 中国科研人员迅速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并向世界公布;中国与 100 多个国家、1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抗疫经验,钟南山等一批中国专家频繁与东盟、中亚、欧洲、美国的有关专家进行连线交流......得益于中国的抗疫努力,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

——摘编自辛识平《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援助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意义。
2020-07-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临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 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 ~ 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1507 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清教徒英克里斯马瑟在几十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时称:“印第安人开始不断骚扰他们已经卖给英国人的领土的边境,但是上帝通过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天花,结束了这场冲突。”

——摘编 自潘振华《人类史上历次大瘟疫》

材料二   一.二八淞沪战争不仅给上海造成了社会灾难,还导致瘟疫大流行,还被日本等国公布为霍乱、天花流行港,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度。面对传染病疫情,上海各医院较往年提前开门诊治患者,社会慈善人士增设时疫医院不下20所。上海卫生局特向汽车公司定制巡回诊病车3辆,以便巡回时沿路免费诊治病人。1932 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注射传染病疫苗的数量也远超往年,卫生局特发布“防疫要点”布告,劝告市民注射免费防疫针以保护自己生命;号召扑灭传染病菌的媒介-- 苍蝇;注意卫生,对污秽及便溺进行消毒。卫生局还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注射人数、死亡人数、防疫手段和疫情,还包括患者居住地点、各时疫医院的诊疗情况、预防注射情况等。这些救助的结果是部分缓解了疫情。

——摘编自刘雪芹《一·二八淞沪战争与瘟疫》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6世纪美洲原住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与美洲地区引发疾病肆虐的共同原因,并概括民国时期的瘟疫救助方式。
2020-07-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大量来华,西医引起了皇室的注意,康熙虽然对西医的药学和人体解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却明令禁止西医在民间传播。自从19世纪中国人采用西法牛痘术防治天花以来,西方医学便开始在中国慢慢地渗透。1935年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开办了新豆栏医局,免费为贫穷患者治病,并于1847年首次应用乙醚实施麻醉手术。此后几十年,内有曾纪泽这样的晚清权臣对西医的提倡与支持,外有郭嵩焘这样的外节对西医的激赏与宣扬,终于清政府在1898百日维新中宣布在大学堂内设置医学一门,以促医学精进。

——整理自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等

材料二 1910年东北爆发了大规模鼠疫,东三省原有的疾病控制体系几近失控,中医的应对手段不过放血和针灸,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医患同归于尽。伴随着疫情肆虐和各国公使的施压,清政府逐渐高度重视,派遣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奔赴东北,负责鼠疫防治工作。伍连德在东北加强与日俄合作、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防疲法规,并采取了强制手段隔断交通、隔离病人、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防疫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些个人、群体、民间组织不仅积极筹措防疫款项,还组建了自治筹办处,协助政府完成各项防疫工作。《盛京时报》等报刊不仅追踪报道疫情,还刊载防治鼠疫的文章,呼吁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制度。次年春,肆虐近半年的鼠疫基本被控制。

——整理自赵燕《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西医态度的变化,并简析西医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东北鼠疫防治的特点和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医发展的认识。
2020-07-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疫病与防治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三: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使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此成果最早刊载于1867年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

——摘编《Trauma and Rehabilitation》(2010年12月)和《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五: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年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战争与青霉素的命运》,《国防科技》期刊,2006年6期


(1)根据材料一,疫情造成印第安人口大量损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霍乱爆发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哪一图片能够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请参考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4)依据上述材料,解释导致近代疫病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统治者认识到疫病的流行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巨大危害,所以他们通常都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采取了设立专门疫病隔离机构、创办医学专业学校等措施来防治疫病。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平帝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也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公立临时疫病隔离医院。清人入关之后,采取了驱逐隔离痘疹患者的措施,规定“凡城中之民出痘者,即行驱逐。城外四十里东西南北各定一村,使其居住。”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

材料二   中国近代卫生事业肇始于光绪三十二年,是年清政府设立民政部卫生司,以掌理全国卫生行政。宣统二年,又另设京师临时防疫事务局。进入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改民政部为内务部,其下之卫生司一级清制。后南京政府于1928年设立卫生部,是为中央设置卫生行政专管机关之始。卫生部设置六司,其中第三司为防疫司。民国时期,中央还设有一些专门的疫灾防治机构,如海港检疫处等。抗战时期,中国战时环境卫生学会等学术团体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4年以后,省、县也陆续设立卫生防疫机构。

——孙语圣《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措施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和新中国卫生防疫的异同点,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0-07-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等问题出现。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爆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建立城市防疫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的城市防疫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殖民主义的扩展,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世纪“世界病”出现了,这便是霍乱。“世界病”的发生,从大环境上来说,殖民行为和民族冲突让区域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城市的发展进程则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从小环境来说,工业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污染特别是河流污染,卫生条件变得更差了。这种局面让消化道病原体活跃异常,并最终发展成了世界性瘟疫。

——摘编自李化成《全球史视野中的环境和瘟疫》

材料二   建国初,有西方人士曾断言,天花等瘟疫必定是新中国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1950年国庆节后,政务院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国各地居民普遍种痘一次。 此后,卫生部也发布《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必须对儿童进行种痘。种痘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加入到了这场运动中。医护人员和种痘人员根据人口登记名册,挨家挨户上门种痘。在这场全民种痘运动中,全国上下积极性很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到1961年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的痊愈,中国境内终于消灭了这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瘟疫。

——摘编自宋莉《1950年消灭天花——人类免疫成功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出现“世界病”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解决天花问题上呈现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商朝甲骨文中“疾年”的说法,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乾卦》的九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疠),无咎”,意谓处于困难时期,要自强不息,要有坚决战胜疾疫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历代政府都重视灾后的蠲免和赈恤,发生疫病后,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逐级向上,层层汇总,直至中央,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勘灾、赈济。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已经充分意识到预防对防疫的重要性,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把种痘、清洁等明确视为预防瘟疫的重要内容。面对瘟疫,传统做法基本以“走避”为主,近代士人转而主张采取诸如消毒、检疫、隔离及针对性治疗等积极防疫举措来应对。受西方影响,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

——摘编自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与我国古代防治疫病观念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