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却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满目疮痍,成为环境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及其治理过程必会给我们一些教训的思考和经验的借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是达到一种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兼赢。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背景,分析英国城市治理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1-06-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 1499—1665 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

务。为防控疫情,1518 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 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 1580 年、1639 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个月时间,就造成了 20 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防疫观念产生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4 . 社会保障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疫病救治是其重要组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先秦前,我国就有了社会保障思想。商朝建立初期,实施了许多爱民、利民的举措;周武王时期,大力提倡爱民、保民主张,西周王朝还实施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项爱民政策。孔子在《札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墨子提出“爱人者,必为人爱,恶人者,必为人恶——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摘编自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文献中“大疫”“时疫大行”等记载不时出现,唐代也不例外。唐代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悲田病坊是唐代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病坊的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悲田病坊的设置是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精神的实践,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补充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基层民间医疗开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社会防治疫病的历史借鉴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医疗史日渐成为史学界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疫,民皆疾也。”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均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汉代元始二年,发生瘟疫,“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瘟疫中写就。宋代,国家在大疫之年设置收容贫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专门机构安济坊。清初,在民间各地先后成立了“种痘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方免疫机构。

——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肆虐,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

——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等

材料三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抗疫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自西汉以来能够“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黑死病肆虐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乱在19世纪30—50年代的英国伦敦曾连续暴发。1842年,埃德温·查德威克在历时三年深入调查后完成《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肮脏的环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负责供应清洁的饮用水、处理污水以及消除污染源。该报告被提交给枢密院并公开出版,公共卫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约翰·西蒙任卫生总署首席医疗官后,将公共资金转用于传染病的调查,并大力推动议会在1872、1875年通过并完善《公共卫生法案》,全面涵盖了关于住房、饮用水、污水和传染病防治的规定,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体系得以建立起来。

——摘编自赵秀荣《公共卫生领域需要“大政府”——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成立初期,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健康。

中共中央为此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通过编写书刊普及科学卫生知识,破除迷信;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和蔓延等;建立和完善基层卫生组织和各专业性防疫机构。同时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改善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疫情与国家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新中国在疫病应对上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权力与疫病应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古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疫病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在秦代,已设有病(li)人坊,专收麻风病人,进行隔离。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注重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等。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总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疫病爆发的特点,及影响疫病爆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并简析其作用。
2020-08-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山西疫情多发,面对疫情,民众积极慌乱自救,寄予神灵祷告祭祀;乡绅宗室协同医者通医施药、输粟煮粥、捐棺安放枯骨;地方官员大力支持与表彰乡绅之举,施医送药,开仓放粮,参与到民间祭祀中重修寺庙,寄予朝廷请求赈济。嘉靖时期,朝廷及时回应,大力提拔有作为的地方长官,树立典范,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或减免田租招募流民,在军营内推广食用草药预防疫病,隔离病患避免传染扩大。

——张娜《危情与控制——明中后期山西疫情治理考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血吸虫病遍及我国大部分省市,患者约一千万人。1955年11月,毛泽东听取了汇报后,作出了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指示。不久,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首先,各省、直辖市卫生部门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防治机构。其次,集中了全国的科技力量,建立了包括卫生、农业、水利和兽医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群众力量,各个疫区在消灭钉螺(血吸虫宿主)管理粪便等方面,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良好成效。到1959年,共有528万患者得以治疗,血吸虫病在65%的流行地区基本被消灭。

——摘编自张牛美《1950年代政府主导下的湖北血防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疫情防治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血防”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这运动的时代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疫疾病肆虐时有发生,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客观上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及主要举措。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6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治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城市建设、思想意识等角度分析)
2020-07-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现代化,以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全球共享发展的理念。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国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的并收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

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期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国家。

——摘编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

材料三 北宋时期政府还关心人员聚集的监狱的卫生情况从景德三年(1006)起,每年暑热难当时,便进行虑囚,以避免牢狱疾病疫情流行。宋代设立翰林医官院,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之事”。并设置了太医局、惠民局、方剂局、药局等专门机构,主管政府的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到了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使宋朝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大量刊行医书,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北宋成平三年六月,宋太宗“以两浙灾疫,深所轸念,命三馆检讨灵迹以闻。于是,遣使遍祭其山川祠庙,为民祈福”。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中央下诏说:“访闻近日在京军民,难得医药,令开封府体访”。北宋末年政府开始对安济坊进行管理由国家拨发安济坊每年所需的钱米医药。北宋时曾巩在评论开仓赈济时说:“至于给授之际,有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辩察之烦,措置一差,皆足致弊。又群而处之,气久蒸薄,必生疾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对疫病防疫的具体措施及产生的背景。
2020-07-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