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0 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造成大量人员感染甚至死亡的同时,也推动了医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进行科研创新,进而加速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APP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普及。这说明现代社会
A.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布局的优化
C.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D.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互相促进
2 . 新冠疫情期间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拒绝向他们出口相关设备。成员国各种内斗,互相抢劫盟友口罩,剑拔弩张。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得不到欧盟的帮助,人们自发地降下欧盟旗帜,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这表明
A.欧洲联合面临挑战B.欧盟走向四分五裂
C.意大利着手脱离欧盟D.各国缺乏共同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4 . 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来自英、日、俄、德、法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很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该会议的召开
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B.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新阶段
C.使得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D.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西医人才
2020-10-21更新 | 400次组卷 | 8卷引用: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二)--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2020-10-21更新 | 1006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元始二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皇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熙五年,名将皇甫规率领军队征讨陇右地区,军中不幸发生疫病,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这里的“庵庐”指的就是军队建立的临时性隔离医院。除了隔离之外,两汉时期的医家也总结了一些治疗疾病的药方。

——摘编自邓铁涛主编《中国防疫史》

材料二   1917—1918年的鼠疫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北洋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逐渐制度化。但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

——摘编自张照青《1917—1918年鼠疫流行与民国政府的反应》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福建等省区的鼠疫肆虐,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党和政府以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为本,把鼠疫预防与防治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注射,并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实施快速有效的疫区处理,开展广泛的清洁卫生运动等。通过这些举措,我国不仅成功地控制了当时鼠疫的流行和蔓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鼠疫流行及其防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的防疫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防疫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孙关龙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传播范围超过2个省域的特大疫情,公元1~12世纪出现3次,13~17世纪出现5次,18~19世纪出现5次。这一趋势反映了古代中国
A.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B.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
C.各地区交往日益密切D.防疫医疗技术发展滞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1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教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1910年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一,分析明清政府防疫措施不同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1918年春,美国塔萨斯州爆发流感,后由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交战双方的士兵也相互感染。民间集会和游行加速了疾病的传播,而海外居民往返于殖民地与欧洲,海上运输也成为疾病传染的通道。战争期间,物资优先供应军队,民众食品供应短缺造成营养不良,削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大批医护被征召入伍,留中医疗人员严重不足。据估计,约2100万人死于这次流感,且近一半的死者是年轻人。在流感影响下,不少军事行动被迫推迟或取消,进行的军事行动则进展受阻。1918 年8月协约国大举反攻,德军节节败退,部分原因是50万德军战斗力被“糟糕的饮食”和“6月份的流感”削弱了。人们曾试图通过逃避来应对流感,后来则接受了“烟雾熏蒸”、“喷雾杀菌”等预防性医学措施,才得以幸免。

——摘编自曾金花、 张彦敏《1918-1919年大流感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感造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

每次读《史记·扁鹊传》,都“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因而就更加不理解一些读书人不“留神医药”,不“精究方术”,以至于不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他的宗族人口“向余二百”,但“自建安以来”,不到十年,“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其中“伤寒十居其七”。于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以期后世“能寻余所集”,“ 见病知源”,应对类似的瘟疫。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而)观今之医,(仅仅)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以应付病人) (口给: 花言巧语)。夫欲视死别生(辨别生死之症),实为难矣!

一一摘编 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材料二   以下为“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方剂及其解读:

(一号方剂适合健康成年人,二号方剂适合体虚易感冒者、老年人、儿童)

一号方剂组成:生黄芪,白术、连翘,山银花各,藿香、石菖蒲、防风、甘草。

方剂解读:药方是由多味药构成的有机整体。全方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温中有清,温不助热,清不伤阳。共奏益气固卫,健脾和胃,辟秽化湿,清热解毒之功。

——资料来源: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官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在中医学领域的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所蕴含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在新时代促进中医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