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联系紧密。这些考古结论有助于说明(     
A.古蜀文明的政治制度与中原一致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C.西南地区秦汉时期青铜文明发达D.中国古代铁器文明的绚烂多彩
2022-09-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今年又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工作者从新发现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的青铜器和象牙等。专家分析这此文物既具有其独特的--面,又和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物有诸多相似之处。据此可知
A.三星堆遗址文明既自成体系又别具一格B.考古发现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C.该发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体的特点D.古蜀文明在当时领先于中原地区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图1、图2为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由此可知

图1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北魏《皇帝礼佛图》 图2 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军人着绔褶”画像砖
A.北魏汉化改革彻底B.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C.胡服更具有实用性D.民族交融助推服饰变迁
2021-04-20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21-22高一上·江苏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图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二年律令》为出土简文原有标题,单独写在一枚简上。由于这部分竹简简册同墓中的《历谱》共存一处,而《历谱》所记的最早年号为汉高祖五年、最后年代为吕后二年,因此学界认为《二年律令》的“二年”应为吕后二年,也就是说律令应是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时施行的律令。这说明
A.《二年律令》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
B.《二年律令》的出土说明汉代以法家思想治国
C.《二年律令》是文献史料比《厉谱》更有价值
D.历史文献必须与文物相印证才能揭示历史真相
2021-11-17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A.中原文明经丝绸这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特征
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6 . 有同学研究古代中外交往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若虚羡慕“别人经商图利”,便买了一些橘子,跟着“专一做海外生意”的同乡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文若虚净赚近千倍利润。返航时,水手“扯起半帆”,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文若虚在岛上捡回一个龟壳,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二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从此,文若虚“家道殷富不绝”。

——摘编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时抵达了中国,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帮助。在《阿拉丁与神灯》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现了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

——摘编自《一千零一夜》

材料三   在广州象岗,考古学者从西汉初年南越王墓中发掘出犀形璜、犀角杯、陶犀角等制品。这些制品,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南亚、南亚等产犀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等


(1)从材料一中提取故事情节,分别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千零一夜》“中国元素”的史料价值。
(3)有学者反对南越王墓犀牛制品系舶来物,认为其恰恰证明了西汉初年岭南本地产犀。如果要确证这一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1高二下·江苏扬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扶桑树,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树。据《山海经 • 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太阳)所浴,在黑齿北。” 2021年4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3号青铜神树。据考古专家推测,该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上古神话中所说的 “扶桑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海经》关于扶桑树的记录准确可信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021-06-24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2022·浙江宁波·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这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曾国”。可是考察史料,却明确记载着当地是“随国”之所在。如此一来,具“地下之材”而无“纸上之材”的曾国,和具“纸上之材”而无“地下之材”的随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历史长久的争议,最后还是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了答案。2013年在距离曾侯乙墓只有4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处曾侯墓地,即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于是,“曾随一国”的看法渐成学界主流。这说明
A.“二重证据法”已经不适宜新史学研究
B.史学争议通过考古发现才能寻找到答案
C.考古发现一定程度上利于解决历史悬案
D.不同史料记载会使追寻真相变得更困难
2021-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7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秦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近人分我国古史学之派别为四∶曰信古、曰疑古、曰考古、曰释古"。其中疑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中的怀疑基本消失。这种变化说明
A.文献记载真实可靠B.甲骨文是商朝的记录
C.考古可以佐证文献D.历史中有虚构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