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南宋的吕中说:“引用小人自安石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棺、章停、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周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直到近代,主流思想才开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思想。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漆侠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摘自李瑞华《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

——摘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

(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个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汉文化的优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基本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椎冰,年年如此。后来周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

——摘编自郭伯南《新编中国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
(2)材料二中,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 . 材料一 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
任何条件。
——【意】杜黑《制空权》(1921年)
材料二 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
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1979年邓小平
材料三 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1)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举出“制空权”成功运用的范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制空权”理论。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2019-01-30更新 | 21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用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

2018-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验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