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3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425

材料二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讲话

材料三   在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

材料五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六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何在?导火线是什么?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
(3)材料四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
(4)材料五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2023-09-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概括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总体有何新特点?并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三种道路模式。
2022-07-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三星堆出土文物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
二号坑中出土的青铜立人像高达260.8厘米,可能象征集王权、神权于一体的首领人物。两个祭祀坑内还出土有一批发式、头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和20件青铜面具。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等文明,基于对于神权和王权的理解和表现,制作了大量石雕、青铜铸造的人像和神像,形成体系性的“偶像崇拜”现象。
一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黄金箔包裹的木质杖体,残长约150厘米,杖体上端保存纹饰图案。古代西亚、埃及等文明中帝王使用权杖多在杖首或杖身顶头部有图案,描绘胜利者的功勋,或叙述某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祭祀琉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面具,在一些青铜头像的表面,还贴附有黄金箔制成的金面具。伊拉克出土的一尊古代“三头母山羊”青铜造像就是在青铜铸造的三头母山羊的头部表面,覆盖用黄金箔片制作的面罩。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东西方上古青铜文明的对话》


(1)根据材料,归纳三星堆青铜文明与世界古代文明的相似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星堆出土文物反映出的古蜀社会特征,简析三星堆文明的历史价值。
2022-03-25更新 | 25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是同战国社会相伴始终的一场运动,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对于变法的各个国家来说,内忧外患乃至于国破家亡,直接推动着魏文侯、楚悼王、秦孝公、韩昭侯、齐威王、赵武灵王等国君先后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在“七雄”并立的形势下,实现富国强兵则成了各国有识之君的自觉意图。这场改革完成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使命之重大,实为中外历史所少有。

——摘编自黄中业(战国社会改革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西汉立国以来,朝野上下都热衷于对秦史进行反思,企图为新王朝寻找出万世不竭的法宝。……对商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备受关注。汉武帝当政期间,部分儒者称:“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序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下。”

——摘编自王绍东《西汉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社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说明部分汉代儒者对商鞅变法评价不高的原因。
2022-01-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宅(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材料三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说武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高潮,那么孙中山让位则标志着这个高潮的最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位”涉及对孙中山功过是非的评价。

①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孙中山光辉一生中的“最大污点”“可耻的退却”,是对革命的“背叛”“投降”。

②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有天下而不与,微斯人谁与归!”的“中国一人”。

——据徐梁伯《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韩文宁《孙中山画传》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拿破仑“仍谋世袭”的史实。并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对孙中山“让位”的两种观点中的一种,并予以阐释说明。
2021-04-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材料三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四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4)简要说明材料三、四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2020-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国际社会中政治观念、经济观念的变化,战争观的更新已是时势使然。综观二战后半个世纪国际社会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仅用“私有制”、“阶级”、“帝国主义”等战争根源说已无法注释当今世界日益复杂的战争现象。民族冲突打破了阶级斗争的界限,国家利益不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战争在政治信仰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天平上问后者倾斜。宗教斗争突破了教派“械斗”的界限,悄悄地以一个新的角色登上了战争舞台。当一个地区燃起战争烽火,却从另一个地区组织一支军队来维持和平,两军相争的战场上出现了“第三者”。过去那种帝国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以争夺殖民地为主要特征的战争已暂时告退或改变了方式,当今时代的局部战争,仅用阶段斗争来概括,已很不够了。领土、财富、资源冲突,以及种种利益排他主义成为诱发战争的基本因素。

——摘编自杨旭华《战争新观念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战争新观念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新观念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
2020-10-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II)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金宝善代表国民政府卫生署详细说明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中央有卫生署及卫生实验处两个机关。二是每省有卫生处,负有督促各县卫生院工作实行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训练班的设置,以训练下层卫生工作人员。三是县市是医事建设的单位,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公医制度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现实医疗、防疫需求以及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摘编自史经霞《民国医疗制度变革的理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内容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理”。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厢下设有“军巡铺”,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材料:60多年来,德国政府虽然几经更迭,但在对待战争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上却始终如一: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承担罪责。1949年奥多尔豪斯(时任联邦德国总统)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1970年勃兰特总理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惊人一跪”;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将5月8日(原为“战败日”)改为“解放日”,得到80%德国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德国也不断为赔偿立法,积极对犹太人等战争受害者进行赔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开始“反思”的历史背景及反思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