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读下列1875-1913年日本煤矿开采量和1872-1914年日本铁路铺设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煤矿开采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B.煤矿和铁路等企业被无偿地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C.图示时期的日本近代企业大部分被政府控制
D.图示时期的日本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之路
2016-11-27更新 | 3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4 . 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签署26国联合宣言起(1942年),其间历经废除不平等条约、签署莫斯科宣言、出席开罗会议及筹建联合国,美国积极扶持中国成为大国。开罗会议前罗斯福的特使赫尔利来华向蒋介石交底的两句话,“美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包括英国人的)帝国主义”,“我们希望一个自由、强盛和民主的中国崛起在亚洲。”丘吉尔曾表示,“各国依靠它们的传统生存,否则就要灭亡……只要我还在这里,我们就要坚持传统,毫不放松地保持帝国的完整。”他不能“把重庆政府看作代表一个世界大国。美国方面肯定会不惜一切努力纠集力量以结束英国海外帝国”,“把中国说成同英国、美国或苏联同等的世界大国是完全不真实的”,他不能接受“完全不真实的价值标准”。

——摘编自王建朗《从蒋介石日记看抗战后期的中英美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示意图》

相对于美国对华政策而言,英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和计划推行的具体政策更为温和和友好。政治上,英国计划并最终成为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撤销了对盘踞在台湾岛上的国民政府的承认,英国在联合国也为新中国继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积极努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吕杰《新中国初期英国对华政策与英美特殊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对中国政策的分歧所在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018-1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皖东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图1清末殿试宫殿前 图2紫禁城某区域宫殿的考生群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9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0 . 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016-12-13更新 | 992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