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556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其浚(1789-1847),二十八岁高中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后官至总督。为政之余,吴其浚对植物有所研究,撰写出《植物名实图考》。他反对“耳食”的研究方法,主张“目验”,如书中“穬麦”条记载:“《天工开物》谓穬麦独产陕西,随土而变,皮成青黑色,此则糅杂臆断,不由目睹也。”他还纠正《本草纲目》中把通脱木与木通混同的说法,把通脱木改列入山草类,此种例子在书中有不少。对可疑植物,他经过研究比较,不能肯定的不下结论。《植物名实图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其精确者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属”。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除可根据书中的附图鉴别出一些植物的科、属、种名外,不少植物的中名定名也以之为依据。日本伊藤圭介对《植物名实图考》评价很高:“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似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其浚在植物学卓有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植物名实图考》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其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概述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及其影响。
2019-04-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天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生态。以两千年的历史跨度而论,商鞅的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为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在很多朝代,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的景象。也因此,苏轼曾经叹息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后世将商鞅归为法家,他的名声似乎一直都不太好,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摘编自吴晓波《警惕商鞅主义的幽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归纳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对商鞅及其领导的改革运动诟病颇多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摘编自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及世界霸权的影响。
2019-04-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天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年到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单位:百万吨)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
A.意大利倒戈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C.同盟国集团内部哗变
D.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2019-04-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天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