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0年,威廉·麦克尼尔写道:“与偏狭历史著作不可避免地增强冲突相反,一部简明的世界史应当树立个人与全人类祸福休戚与共的意识,从而避免民族冲突的恶果。”作者赞同的世界历史是
A.以欧洲历史为中心B.人类社会应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
C.以殖民扩张为主线D.不同文明间相互交流交融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太宗继位不久,全国各地的官员不时奏报祥瑞和凶兆,对此,唐太宗说:“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术。若时主肆虐,嘉贶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征不能致其恶。”这反映出唐太宗
A.理性主义的态度B.以民为本的理念
C.坦诚纳谏的胸怀D.重视君臣间关系
2022-04-16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重庆专版)
3 .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中提出: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列史实最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
A.建立由英法操控的国际联盟
B.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2年2月,英法两国约定只有苏俄政府接受协约国提出的经济要求,包括偿还旧俄政府180多亿金卢布的债务等,各国政府才能予以承认。同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订条约,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相互放弃战争赔偿,发展经贸合作。据此可知,苏德条约的签订
A.冲击了凡尔赛体系B.结束了德国战败国地位
C.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D.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2022-04-08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5 . 波旁王朝复辟时所颁布的宪章,被迫承认《拿破仑法典》,确认革命后和拿破仑时期新的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对此,列宁称复辟后的波旁王朝是“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迈了一步”。可见,《拿破仑法典》
A.助推了法国法律体系的完善B.改变了法国的政治发展进程
C.冲击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D.对法国社会发展具有预见性
2022-04-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肯尼迪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年代”,“整个南半球一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一都在致力于申述自己的独立和革新它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而美国必须“为全世界新独立的国家提供领导”。肯尼迪意在
A.扩张美国的经济霸权B.促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D.加强对于亚、非、拉地区的控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随即出兵朝鲜半岛,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加强日本、菲律宾的军事力量,大力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从而对中国构成半月型包围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亚洲的第一战即以失败而告终,打乱了美国的全球部署。美国从内战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全胜者,军事战略从来都以全面胜利为终极目标。但在朝鲜战争中,经过我军的强力打击下,美国总统杜鲁门迫于国内形势的压力和主要盟国的忧心抱怨,开始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尽可能稳定三八线附近的战线,寻求停火。

——邹玉杰《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1948624日,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19618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1989119日下午6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并提炼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柏林墙的前因后果”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全面分析,合理解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马相伯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人士,一生都在努力探求救亡图存的出路。以下材料简要介绍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相伯,1840年出生。幼年启蒙时,他先是在私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进入教会学校,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

1876年,马相伯开始步入政坛,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曾先后去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日本维新、高丽(朝鲜)守旧的对照使他深受启迪,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屡上书朝廷献策,却都似泥牛入海。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马相伯深刻反思后认为“自强之道,以培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之先”。1900年,马相伯开始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并兼首任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2岁高龄的马相伯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挺身而出。他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抗日言论文章,先后12次发表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广播讲话。他积极支持东北抗联的反抗斗争,拥护《八一宣言》并支持一二·九运动……

1939年4月6日,是马相伯的百年寿辰,国民政府贺电称他为“民族之英,国家之瑞”;中共中央也贺电尊之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同年11月,马老先生溘然长逝。

——摘编自复旦大学出版社《马相伯传略》


(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相伯早期积极参加洋务运动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相伯毁家兴学的原因及其影响。
(3)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相伯积极投身抗战的影响。
(4)请简要说明你从马相伯的生平事迹中得到的启示。
2022-03-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41年,延安创办了一所改造战俘的学校——日本农工学校。这里的学员经过学习懂得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许多人“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进步”,“参加了反战组织”。该学校
A.属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B.属于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
C.属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D.属于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这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
A.以实现君主立宪为己任B.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的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以建立民主共和为核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