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9次组卷 | 95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鞅在变法中曾颁布一项奖励耕织的法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哪项内容(     
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商业D.重农抑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用“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描述某国1872年开始的一次行动,“始惊”就是他们看到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向西方学习。此后该国(     
A.推翻幕府统治B.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实行殖产兴业D.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反映出商鞅主张(     
A.隆礼重法B.是古非今C.兼爱非攻D.变法革新
2023-01-29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竞赛班)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样规定意在(    
A.结束清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B.限制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
C.借鉴西方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明确职权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2023-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风云跌宕,仁人志士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三: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举国舆论”的变化,并分析“差若天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出现的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繁荣民族的较高文明征服。”以下符合这一历史规律的事件是(     
A.魏国李悝的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秦统一东方六国D.司马炎代魏称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鞅变法将过去“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开拓为240步一亩,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这一做法(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直接壮大了秦的经济实力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