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梭伦取消了所有的债务,并一举解除了阿提卡所有土地的抵押关系。所有因债务而遭受奴役者均被释放。对希腊历史重要的是梭伦增列若干其他法律,以求解决当时的各项问题。如凡外国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除橄榄油外,其他产自土地中的产物均禁止出口。梭伦还制定法律,凡父亲未传授其子一技之长的,儿子对父亲无奉养义务。梭伦的立法给予阿提卡的恩惠是将农民自农奴制度中解救出来,并建立了一个小农制度,由于这些小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使雅典的小型军队能自行保护其自由达好几代之久。同时贸易及工业亦已脱离政治不稳及财政困难之束缚,开始活泼而积极之发展,以使雅典成为地中海之贸易霸主。新的财富贵族实际上奖励了智慧而非出身,刺激了科学和教育,也在物质和精神上为黄金时代的文化成就铺了路。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进一步改革了医疗福利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为中央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也设有医官,政府要求这些机构“散药饵以救民”。医疗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建立,而宗族、邻里等组建的民间机构也发挥了辅佐作用。北宋医疗福利机构主要服务于皇族、官员、军人和处于贫苦状态的平民百姓。其中皇族、官员、军人享有较高水平和较为全面的医疗福利保障,而对贫民则通过安济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北宋还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病者利益不受侵害。王安石新法中的“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禁止不法商贩操纵药物,以假药、次药牟利坑害百姓。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在明末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横空出世。明代土地开垦面积达到极限后,精耕细作是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宋应星关注水稻栽培,把《稻》作为全书之首。科学家丁文江道:“先生(指宋应星)生于豫章。广信之铜,景德之磁,悉在户庭。滇南、黔、湘冶金采矿之业,又皆操于先生乡人之手。《天工开物》之作非偶然也。”日本学者依据《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法国汉学家儒莲把《天工开物》中的生产技术信息不断翻译出来,促进了欧洲的技术革新。德国学者薛凤的《开万物之技艺·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在美国出版,引起西方学界对《天工开物》的热烈关注。

——摘编自张志清《《天工开物》的守护与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我国耕地面积增加不到%,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呈现出停滞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很难抵御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的攻击;甲午战败,唤醒有识之士开展维新变法运动,通过转变观念和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向近代社会转型。在这次变法中,改良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发展农业;编印“外洋农学诸书”;“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直省即由各该督抚设立分局”;“设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提倡民间普遍采用农业新技术等。变法失败后,变法期间定下的一些农业改良措施,并未停止,农业改良并未中断。可见,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与戊戌变法的推动密不可分。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卷四》、闵宗殿《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重视改良农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农业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长春(19091984),生于辽宁,五岁起就参加劳动,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在1930年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连获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骗取国际社会的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决定派遣刘长春等人参加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刘长春闻讯后在《大公报》上郑重声明:“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经爱国人士郝更生、张伯苓、王正廷等人的积极努力,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同意,张学良个人出资支持刘长春赴美参赛。历经漫长航程刘长春抵达美国,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的男子100米和200米预赛,两场比赛分列小组第5和第4,均未取得决赛权,结束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参赛之旅。之后,刘长春在东北大学等院校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等职。

——摘编自陈昱《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根据材料,概括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长春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为了在农牧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深入到一个乡试点,又把经验在全县推广。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孔繁森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

——《孔繁森:汗洒雪域情系高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繁森援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孔繁森援藏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895年四五月间,《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但尚未批准换约。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1300名上京赶考的举人“公车上书”,要求皇帝下“罪己之诏”、“明罚之诏”、“求才之诏”,拒和、迁都、变法。这表明,当时
A.变法的社会基础广泛B.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C.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涨D.封建正统思想地位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