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家贫,但读书刻苦,后中进士,步入仕途。曾执掌应天书院,极力倡导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在担任地方官时兴修水利、开军仓救灾、固边安民。后入朝为官,1043年,针对北宋吏治不整问题,主持了“庆历新政”,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宋史》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但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一生始终为国计民生忧心不止,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范仲淹死之日,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南宋朱熹称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摘编自闫德亮《浅析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步入仕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受到世人推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4 . 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15年,中国拟派遣劳工,以代替士兵参加欧战。这既是权宜之计,也是出于战略考虑。同年夏天,法国政府意识到它的人力资源可能很快就将耗尽,因此立刻接受中国提议,于1915年底开始招募华工。1916年,丘吉尔指出英国应该雇佣华工,他说:“我在‘中国人’这个词面前是不会退缩的,现在是我们最不应该顾及人们偏见的时候”。欧战期间,14万名华工前往欧洲。通过检视华工的工作和经历,我们可能对东西文明间的差异和融合取得新认识。1919年9月,从法国归来的华工在上海组织他们自己的工会,定期开会。华工奔赴欧洲为大战所作出的牺牲,帮助中国在战后和平会议取得一席之地。

——摘编自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之大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20世纪初向欧洲派遣劳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初期中国海外劳工的历史作用。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国家就惩治战争暴行的问题进行多次商讨。1943年,随着同盟国在欧洲和远东战场的逐渐胜利,10月,英国召集同盟国外交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准备成立战争罪行委员会,并初步确定其职能有两项:“一、调查并登记战事犯之证据,尽可能认明应负责之个人;二、报告有关政府,可以发现确切证据之案件。”1944年1月,战罪委员会正式成立,其工作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法律的角度指导各国搜集调查轴心国战争罪行证据;二是对审判的相关法律、方式、程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证据的搜集,各国纷纷提交了战犯名单,至1945年1月24日,战罪委员会已经审查通过15份战犯名单。对惩治战犯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战罪委员会内部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协议,保证了战后审判的顺利进行。

——捕——编自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罪委员会职能的发展,并简析战罪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中期,世界上进步力量主要是各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他们高举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大旗,把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团结在和平的旗帜之下,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广泛的以签名为特征的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1948年8月,世界上45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在波兰华沙召开“文化人保卫和平大会”并发表宣言,抗议用现代科学毁灭人类,指斥新战争危机来自美国,并决议在巴黎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以促进和平的发展。

—摘编自岳梁、席富群《五十年代保卫和平运动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兴起的影响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这一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一场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与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同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战胜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沙俄,日俄战争后日、美、俄、英、法、德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远东与世界的争夺更趋激烈,这对远东与世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略论日俄战争对远东与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对中国及远东局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而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自己的官员时,出身贫寒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游士们游走于各国之间,完全不提礼义廉耻,纯粹从利的角度为君主出谋划策。与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不同,战国宰相一类高级官员多是由本国国君或者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士人担任。战国宰相不是终身任职,也没有固定的任期。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吴起认为,楚国的“贫国弱兵”,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这些大臣、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因此他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秩,精简“无能”、“无用”的官,裁汰“不急之官”,节省这些开支用来供养“选练之士”。吴起还迫使旧贵族带同所属人员去充实广大的荒凉地区,整顿楚国官场的歪风,禁止私门请托。

——杨宽著《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在官员任用方面出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起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