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3 道试题
1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


识图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探究争鸣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法探究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2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在近代以来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1)材料一中的民主制度被历史学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真的是全体公民的民主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的颁布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三、四的法律文献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2019-10-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河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谈话”的要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具体时间(精确到月份)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综上所述,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
4 .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5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从人治走向法治
C.使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民主政体趋于完善
2019-10-1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3)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2019-10-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顺利地在波罗的海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的战线上对德军发动总攻击,先后收复波兰首都华沙,攻克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这直接得益于 (       )
A.苏联对日本关东军的毁灭性打击B.美英盟军“霸王行动”的实施
C.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8 . 曾经肩负英国外交重任16年之久的索尔兹伯里勋爵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坚持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但进入20世纪初,英国不得不放弃该政策,其开始于()
A.德奥同盟条约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C.法俄军事条约D.《英法协约》
2019-10-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材料二   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谈到詹天佑早年决心投身铁路事业时说:“我们应当回想那时候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光绪二年(1876年),詹氏虚年16岁,正进到美国纽海芬的海滨中学读书的时候,国内由吴淞通到上海的小铁道,方才行车,当地读圣贤书的士绅,领导着愚昧的民众,认为这件怪东西破坏了风水,危险到生命,居然把它全行拆毁,并且主张要把铁轨投入海中。在国内这种昏暗的气氛之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

材料三   “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因为中国工程师将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请回答: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詹天佑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019-10-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