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2 . 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
3 .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防子孙将其厚葬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A.源于经济凋敝的现实B.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
C.旨在改善民众生活D.表明唐初社会矛盾尖锐
2022-12-15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D.诺曼底登陆
6 .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2022-08-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022-06-29更新 | 2347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难点专题10两次世界大战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8 . 明治初年,“欧美文明冲击着日本休眠状态中的风俗,滔滔而来”,“世道之变,令人又惊又喜”,“学制发布,火车飞驰,不用‘飞脚’也能收到书信”,“‘旧弊’成了最使人难堪的骂人话”。据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的冲击B.社会保守观念已基本消除
C.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殖产兴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
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
2022-05-25更新 | 48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十八战争与国际秩序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名校
10 . 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解释与史料相符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A《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B《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拓展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途径
C《辛丑条约》:“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临时约法》:“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实际上确认了责任内阁制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