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为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表。该表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
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150个师130多万人
A.科技应用于军事使大战充满了危险性B.—战消耗巨大且伤亡惨重
C.一战陷入了持久战和阵地战D.两大军事集团都对战事有些力不从心
2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把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图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l年,中国第一般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早见的。

——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思想界启蒙思潮的兴起,科技领域从沉寂转向繁荣,出现一些卓有建树的学者和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科学家宋应星以编著《天工开物》而名垂后世。《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时,十分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用不同数据的对比关系说明科学道理,如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尺寸、材料   消耗、材料   配方、经济效率以及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能等。《天工开物》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例如对数学上的生态变异,对化学反应中隐含的质量守恒原理,对力学上力矩作用、重心转动等知识,都进行科学概括、总结,大大增强了这部著作的科学价值。近代学者丁文江通过对《天工开物》的研究,指出“先生(宋应星)之学,其精神与近代科学方法相暗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科学思想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的科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o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
6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
损失20艘舰船、188架军机被击沉炸毁,2403人丧生、1178人受伤29架飞机、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55名飞行员丧生

材料二     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
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3700名航员阵亡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

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元中统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职的半个多世纪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从1274年起,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治历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经验,针对浑仪的不足之处,做了大胆的革新创造,除了简仪以外,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包括候极仪、浑天象等9种。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这次四海测量,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测得数据之精,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无可比拟的。郭守敬在青年时代就曾主持过家乡邢台的水利工程。在山东一带设计并主持贯通运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粮食直接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后来他又主持修复了宁夏黄河灌溉网,他甚至探求过黄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为后人称道的。

——摘编自樊善国《科学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回望过去,美国人发动的那场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美国等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致使塔利班政权垮台。但时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热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和其它武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一些地区时常发生爆炸和自杀式袭击事件。根据联合国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近6000名平民在各类恐怖暴力袭击中伤亡。

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该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0%,有接近40%的人口生在贫困线以下。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

——《阿富汗战争爆发15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长达15英里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索姆河战役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七英里,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

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Chartres)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发动索姆河战役的目的及战役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五月,正在试行雇役法的开封府东明县县民,因反对雇役法中既规定四等以下户无须输役钱,又规定各县输钱总户数的不合理条文,爆发了上访事件,而本应安抚百姓的东明县县令贾蕃似乎并不惧怕事件的升级,反而遣令百姓入京上访。一时间“千百人诣开封府,诉超升户等出助役钱事”。

事件爆发后,宋神宗手批付中书:“民之不愿出钱者仍旧供役”,但厉行变法的司农寺截留了宋神宗的手批,并要求府界提点亲自下各县规范役钱的计征程序;此外,在新颁布的募役法敕书中加入了大量解释法令宗旨与预期效果的宣传文字,还把试行时所得的减轻民众负担的数据也加入到法令当中。最后,东明县民上访事件超出政争的范畴而成为变法君臣完善雇役法的契机。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宁四年来东明县民上访事件与变法君臣的危机处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变法派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法派处置东明县民上访事件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