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4年8月,历史名城华沙85%的建筑因纳粹德国的空袭而毁灭,整个城市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二战后,华沙人民用五年时间重建华沙古城,修建了昔日的教堂、宫殿和城堡。1980年,一贯秉持“原真性”原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例将华沙历史中心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华沙历史中心(     
A.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B.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D.地位受冷战对峙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3 . 1801年,保民官否决了拿破仑主持的《法国民法典》草案,并抨击其背离革命原则。对此,拿破仑表示,我们只需要应用革命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并于1802年修改了法令的通过程序。1804年,法典正式颁布。由此可见,拿破仑意在(     
A.推翻封建专制B.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政权
C.宣扬启蒙思想D.传播革命原则打击政敌
2022-12-2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永坦,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两院”院士,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国萦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三次谢绝英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动权的战略创新力量,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100杰出人物”。他说:“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

——摘编自吴晶等《踏平坎坷成大道——记科学家刘永坦》


(1)根据材料,概括刘永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刘永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12-1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06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     
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间比依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推考出的商朝建立时间早250~500年,从而弥补了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之间的空白期。二里头文化二期的考古发现(     
A.实证了早期中国历史的连续性B.结束了学界对夏商分期的争论
C.表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更为可信D.找到了尧舜禹传说真实的证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廖仲恺(1877-1925),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20世纪初,青年时期的廖仲恺就踏上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征途,把自己的一生献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在中国北方发展组织,宣传革命,进行秘密活动,为辛亥革命积蓄力量。在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潮中,他担负起广东军政府的财政要职。之后,又积极进行讨伐军阀的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秉承遗志,支持工人群众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编自尚明轩著《廖仲恺》,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


(1)有观点称“廖仲恺是无产阶级的好朋友”,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2)分析廖仲恺成为爱国主义者的主要原因。
2022-05-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树湘(19051934),湖南长沙人。五四运动后,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与革命结下不解之缘。1925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1934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11月下旬,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陈树湘率领全师与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完成掩护任务后,陈树湘指挥部队向湘南突围,激战中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坪塘村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陈树湘和几名警卫员留下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在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乘敌不备,绞断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20099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据孟半戎《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壮烈人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陈树湘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树湘优秀品质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人的歌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一首《一起去旅行》于2017年传唱开来并获得了2018年年度十佳热门金曲。歌曲中有这样的歌词:“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和有黑人的洛杉矶,其实亲爱的你不必太过惊奇,一起去繁华的上海和北京,还有云南的大理保留着回忆,这样才有意义。”


从歌词中任意选择出现的两个城市,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用其中一件历史事件将两个城市联系起来,概述并评价该历史事件。(要求:列出所选的城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