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此外,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这反映了(     
A.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B.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
C.国际法的权威性不断增强D.国际争端得到了和平解决
2023-01-14更新 | 665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华朗学校2023届高三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塨( 1659-1733年),直隶(今河北)蠡县人,清初哲学家、教育家,李塨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人世间追求功利,就犹如打猎想得禽兽,作战想打胜仗,种田想获丰收一样,是正当的行为、合理的理想。他认为必须冲破理学隔绝事物而寂守虚静和只求顿悟而体认心性的不正学风的束缚,以实学、实用的新观念改革旧教育。在李塨看来,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士农工商各方面的人,无论何人,只要对社会有用,就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李塨设计的教学内容里,除“六艺”外,还有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学科,如天文、历象、农政、兵法、方域、医道,等等。他主张打破因袭,重视创造,甚至鼓吹可以参照西洋诸法,改造古代文化,李塨反对静坐读书、冥思虚论的教学方法,主张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读书与习行结合。在读书和习行两者之中,李塨更重视习行,强调一定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阎国华《试论李塨实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塨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塨教育思想出现的原因。
2023-01-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正义需要仔细辨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93年,西班牙神学家维多利亚明确提出了反对否认异教徒在自然法上的一切权利并将其单独视为征服对象的观点。据此,他斥责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行为是掠夺行为。维多利亚还认为,自然法认可所有人的沟通和交流的权利,如果印第安人对这种权利加以否认或进行阻碍的话,或者,如果印第安人否认自己有接纳基督教传教士的义务的话、那么这些行为便构成了对其进行战争的正当理由。

材料二   下面图一:19395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重庆实施轰炸(炫耀战果)。日本陆海军曾多次对重庆等其他不设防城市进行大规模空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

下面图二:日本政府招募少年飞行兵的广告。画面背景是1942年,美军杜立特飞行队在对东京实施首次轰炸时,轰炸机扫射中曾经杀害过儿童。


根据当时国际法,在明确知道目标为学童和平民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射击的话,那么学童的死亡便不能被视为附带损失,反而甚至可以以故意无区别攻击构成战争罪为由追究相关行为人的责任。

——上述材料摘编自加藤信行、植木俊哉等编著《图解国际法》


(1)概括材料一中维多利亚的观点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提炼当时国际法关于战争罪的定义,并据此分别评判日本战争宣传。
6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08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A.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B.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C.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D.科技立国,重视人才培养
2022-08-1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30年代,针对德国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在国际联盟提出议案,要求外国战斗人员一律撤出。因投票时未达成全体一致,该议案被否决。这说明国际联盟(       
A.决策机制存在严重缺陷B.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冲突
C.体现成员国的平等地位D.旨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始人。他早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投身教育和编辑出版业。1912年1月1日,他创办中华书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需要,以“提振国家”“兴我中华”。他说:“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伟大·····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先是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后改用白话文。本着“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中华书局除出版教科书外,还出版杂志、编纂辞典、整理古籍等,比如创办《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等杂志,整理出版《四部备要》,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编纂《大中华辞典》《辞海》等,深受学人和民众欢迎。

——摘编自谢俊美《陆费逵与中华书局三题》


(1)概述陆费逵的出版思想。
(2)简析陆费逵在出版行业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10 . 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A.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B.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D.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2022-02-13更新 | 252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