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士兵偷偷寄往家中的信中这样写道:“他们在前一天还与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起玩足球,还分享了食物和饮料。”这说明(  )
A.娱乐活动高于政治B.士兵们的厌战情绪
C.军队基本素质不高D.人性高于国家利益
2022-12-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B.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
C.推动非暴力不合作D.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
2022-12-19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七)
3 .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认为《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奇耻大辱”。因为该协定实质是(     
A.纵容侵略,避免战争B.保全自己,缓和矛盾
C.牺牲别国,保全自己D.维护稳定,争取和平
2022-12-10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这部著作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就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该著作是
A.《九十五条论纲》B.《宅地法》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2022-03-12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2022-02-22更新 | 10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学测)历史试题
7 . 文献中的“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作为出土文物,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一词。这说明传统典籍(       
A.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B.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D.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2022-02-13更新 | 25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七)
8 . 雅尔塔体系是“以建立和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60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尽管存在长达40多年的冷战和各种局部战争,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一目标已经得到实现”。上述观点认为该体系
A.导致了战争频发B.维护了世界和平
C.保障了各国利益D.消除了制度分歧
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争夺。一号火车站在一星期之中易手13次。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的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这场激烈的战役
A.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直接支援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公平核理》
2022-01-10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