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505次组卷 | 26卷引用: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载,罗马帝国“行省的居民已习惯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并且乐于同他们往来,而事实上也有许多平民已经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结了婚,同时长期服役的士兵也爱他们所熟悉的旧营地,把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乡了”。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     
A.“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文献史料
B.“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史料
C.“殖民活动与文化霸权”的口述史料
D.“人类迁徙和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民族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资治通鉴》记载:“二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格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下列有关这次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                    ②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④为隋唐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能力过关卷)
6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同步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
7 .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
A.为了制定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改善了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
C.限制了奴隶主旧贵族的特权D.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2020-07-23更新 | 112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1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卷基础篇)
9 . 学习拓展:

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以古希腊史为例,那时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以一个古代文明为例,查找资料,看看考古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2020-06-0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
10 . 《商君书》记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意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上,由此可见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B.扩大了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C.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D.从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