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25 道试题
1 . 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的建立
2023-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该措施的目的是(     
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有效提升军队的战斗力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2023-10-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另外,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这表明(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B.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D.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6 . 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B.拓跋宏C.司马炎D.李渊
7 . 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日本、印度、印尼、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朝鲜、越南等国和中国国内各民族代表出席了大会。中国共产党此举(     
A.适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B.宣传了革命统一战线主张
C.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2023-09-2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9 .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     
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
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主要因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