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康有为第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局势十分危急:“民心既解,散勇无归,外患内讧,祸在旦夕,而苟借和款,求安目前,亡无日矣。”因此必须大讲变法,实行新政。他所要求的“新政”,有一部分是洋务派所讲惯了的,如铁路、轮船、开矿、练兵等,但他认为这些还不是根本,他把他的根本主张概括为三点:“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广其选,通下情而合其力”。他认为“从改革官制直到开矿修路,振兴工商业,十年就可以使中国富强了。”怎样才能实现呢?他认为“其行之者仍在皇上自强之一心,畏敬之一念而已”。三年后,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推行变法,103天后,遭慈禧太后镇压,变法失败!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第三次上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2-02-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4月,美、英初步达成了1943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的协议。5月底,苏联向美国提出了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答复说完全有把握在1942年向法国进攻。6月初,苏联征得了英国对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允诺。612日,苏英、苏美分别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双方对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达成充分的谅解”。这样,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以苏英美政府声明的形式确定下来。1942年夏,英军在北非战场失利,英国向美国提出以在非洲登陆代替在法国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征得了美国的同意。725日,英、美制定了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已不可能,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美英确定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战场问题被搁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自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一落千丈,而广大的中原地区亦陷入了深重的灾难,兵燹、天灾使得富庶的中原满目疮痍。这样的局面,激发了中唐士人改革积弊的雄心,从而产生了以维护国家民族统一、变革图强为中心的时代思潮,而多猜忌的德宗去世,比较关心民瘼的顺宗即位,就成为改革的一个契机,而永贞革新最终失败,主要乃在于二王刘柳辈之“躁进”,锐意革新,独得“大名”,打破了当时仕宦“循资渐进”之习俗,“超取显美”,因而官僚阶层采取了“不合作”态度。“会励精图治之顺宗病入膏肓,至易代之际,官僚大多明哲保身,首鼠两端,观望而已。及其败也,则力诋之,以示忠心、明哲于宪宗”,而宪宗为其地位之稳固,亦偏听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刘柳之冤而大加挞伐,以取得与整个官僚阶层的协调、统一。

——雷恩海《嗟尔既往宜为惩——从永贞革新看中国官僚政体的弊端》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贞革新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2022-03-1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模拟演练卷( 全国乙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8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6 . 在人类面临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应对全球危机、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9148月首先将铁路暂时收归国营。19153月国会通过国防法案,授予政府管制国民经济的全权。随后成立了军需部、军事局、农业局和商业局,分别管制军工、纺织、粮食和日用品各部门。所有工业原料的生产、价格、分配和进出口都由政府管制。战争期间,全国按国家军事订货单生产的企业达两万多家,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军工企业有389个。

——摘自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最早转向纳碎党的著名垄断资本家当属弗里茨·梯森,他是梯森钢铁王国的继承人和联合钢铁公司的董事长,在1923年参加了一次希特勒的集会后十分佩服希特勤煽动群众的能力和按军事准则行事。实际上,梯森对革命恨之入骨,战后的"红色恐怖"使他在狱中度过一些时日。他对共和国的能力不给予信任,而是支持希特勒的独裁专政。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整个大萧条时期,从匈牙利到大不列颠,支持各种计划经济的呼声就已纷纷出现。……这种思想认为,19世纪的"照管"型国家已经过时,因为它的注意范围仅限于国家安全与维护治安。即使只为了深谋远虑地防止政治动乱,国家也有必要介入经济事务,调整不平衡现象,消除无效率现象,校正市场经济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摘编自【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14年8月西线战争发展的态势,概括各国政府为应对战争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的"共和国"不被垄断资本家信任的原因,并概括其对当时的德国和世界局势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主张"照管型国家"和"支持各种计划经济"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以美国为例列举战后初期"国家介入经济事务"的主要手段。
2021-06-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巴尔干的均势局面被摧毁,在帝国土崩瓦解的废墟下,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造成了该地区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欧洲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的出现使中东欧少数民族的数量由5400万人下降到1680万。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杂居状况,协约国在划定新兴国家的边界时,尽管一定程度上按照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然而也存在着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出于战略均势等方面的考虑来划分领土,这必然衍生出新的民族问题。在东欧,“那里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民族间的敌对由来已久”。因此,“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的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

——摘编自刘波《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危害。
2021-06-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户籍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有关我国户籍制度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汉承袭了秦的户籍制度,与此同时又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汉政府表彰累世同居,法律禁止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孙分门立户,魏晋时期,政府颁布了“户律”,实行编户齐民,将户籍管理法律化。宋朝实行都保制,王安石变法时期又实行保甲制度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宋朝有最为典型的特权户籍"官户”,它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法等特权。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叫“匠户”。明代以户帖制与黄册制登记户口,将户口、土地和赋税三者合一。在管理上,明朝实行里甲制,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动,邻里之间,相互监视,相互举报,处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清朝康熙之后,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随着保甲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建立,乾隆三十七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淡化了户籍的赋税功能,而强化了政治控制功能。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强化再到改革的演变的历程。户籍制度内涵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异化。“为土地改户籍”、城市户籍含金量不减反增等现象成为制约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人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先后进行5次改革,改革力度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改革是采取先改内容再改形式,通过降低入户门槛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二元户籍制度向一元户籍制度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域内人口城镇化进程。成都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户籍本原功能,是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典范。

——徐茂《人口城镇化视野下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香玉(1923--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自幼跟随父亲及老师学习豫西调,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她逐渐将豫东调、沙河调等融汇于豫西调中,并吸收秦腔、河北梆子等唱腔,创立了独树--帜的常派艺术。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还改编了《白蛇传》《花木兰》《破洪州》等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成为常派艺术的传世之作,深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剧社巡回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她又率团亲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175天中演出了180场。此后,常香玉在大庆油田初创期间和其他重大活动中都率团慰问演出。晚年病重治疗期间,常香玉还抱病参加慰问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人的演出。2004年,常香玉逝世,国务院追授其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据《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常香玉捐赠战斗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常香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