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5 题号:150965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康有为第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局势十分危急:“民心既解,散勇无归,外患内讧,祸在旦夕,而苟借和款,求安目前,亡无日矣。”因此必须大讲变法,实行新政。他所要求的“新政”,有一部分是洋务派所讲惯了的,如铁路、轮船、开矿、练兵等,但他认为这些还不是根本,他把他的根本主张概括为三点:“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广其选,通下情而合其力”。他认为“从改革官制直到开矿修路,振兴工商业,十年就可以使中国富强了。”怎样才能实现呢?他认为“其行之者仍在皇上自强之一心,畏敬之一念而已”。三年后,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推行变法,103天后,遭慈禧太后镇压,变法失败!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第三次上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2·四川巴中·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及共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17-11-22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二: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依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启示6分
2016-12-12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