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12月,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后欧洲的难民问题。到50年代中期,美国出于反对苏联的需要转而支持联合国难民署,这使它收到更多国家的资金捐赠。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争霸范围的扩大和第三世界反帝反难斗争的高涨,苏联和不少亚非国家也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60年代,联合国大会授权它在世界各地设立公署机关,从而使它拥有较大自主权,工作范围进入到因为南北差异造成的新的难民问题领域。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内部及地区性战争频发,亚非拉甚至欧洲地区都出现了难民潮。联合国难民署始终是解决世界难民问题的中坚力量。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各国的自愿捐助,伴随国际危机的日益增多,其经费短缺现象愈发严重,此外,来自捐赠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也使它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成为大国的御用工具,要么丧失在国际难民救援工作中的应有地位。

——摘编自何慧《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联合国难民署成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社会为解决联合国难民署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2023-04-08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无疑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等于给方兴未艾的国内工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傅衣凌就充满激情地讴歌:“万历时代是自由奔放的,有较多的新气息。”

——摘编自邵达《华夏史录》(下)


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谈谈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佑(736——812),出身于仕宦世家,他十八岁开始从政。在淮南经历了十三年,杜佑到淮南时,遭逢早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休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胡渠,……稻子产量很高,于是淮南兵精银足。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公事之合,……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通典》凡二百卷,分有九门。以……职官、礼、乐、民、刑、州郡、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专叙历代典章制度。《通典》整合历史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为史书编撰提供了新的素材。《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不但可以补正文的不足,而且指出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反对墨守成规……这就可见社佑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定征度上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总结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阐述《通典》的重要价值
2023-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5年3月,苏法两国在巴黎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翌年生效,有效期为5年。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当苏法任何一方成为欧洲国家的侵略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该条约(     
A.反映了国家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B.体现了绥靖政策已在欧洲局部地区出现
C.有利于苏联打造和平环境完成一五计划
D.推动了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2023-04-03更新 | 4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初期,暮藩体制下“‘国’即意味着各个‘藩’”的观念十分浓厚,出身长州藩等地的士族长期把持国政。鉴于此,19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在修身、唱歌、历史等课程中强烈灌输国家观念,统一国语,组织师生拜读《教育救语》,“将法理上天皇的绝对权力灌输到国民精补的各个角落”。1872年,政府在《征兵告谕》中晓谕全国所有“皇国一般之民”都有精忠报国之义务。1876年底,日本基本上变为整齐划一的3府35县的政治体制,统一的明治政府成为全国民众面对的政治对象。此外,政府还建立神道教,从宗教方面培养民众的国民意识。

——摘编自高燎《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乡村国民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影响。
6 . 谷文昌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实事求是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谷文昌主要事迹简表

1915谷文昌出生于河南林县贫苦农民家庭
1939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1942谷文昌参加了当地党组织,捐出了资金作为革命军费,编顺口溜唤醒群众革命热情,发动群众
1943经当地领导人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帮八1943年路军送信,侦查敌情等
1944当地遭遇蝗灾,担任剿蝗指挥部侦查员,领导群众灭蝗斗争,保护了农业生产
1945领导群众掀起养蚕运动,组织群众成立互助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6解放战争爆发后,谷文昌组织民兵,参加了上党、邯郸、新乡等战
役,胆识过人,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
1947担任区政委,参加土改工作
1948报名参加南下工作队,渡过长江,转战江浙沪,直抵福建漳州东山岛
1952担任东山第三区区委书记,肃清国民党残匪,领导当地土改,团结群众,巩固政权
1955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领导群众治理东山岛风沙灾害,经历一次次失败,十几年努力,改变了东山面貌
1964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厅长,只带走两箱子个人衣物,女儿一直在基层工作,平时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两袖清风
1967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红旗大队,帮助生产队提高了粮食产量,被称为“谷满仓”
1981谷文昌因病去世,骨灰葬于东山岛林场

——据《党史博览》等

材料二




(1)假如让你为谷文昌纪念馆设计三个展区,指出各个展区的主题并作简要介绍。
(2)对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的史料价值予以说明。
2023-04-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测评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 1919 年 8 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 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     

A.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
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揭示战后发生改变的殖民扩张方式
D.赞扬达成广泛共识的“十四点原则”
8 . 一战爆发后,甘地曾诚恳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将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不道德的,“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出(     
A.国大党萌发民族独立意识B.甘地放弃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C.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D.民族自决思想影响甘地转变
2023-03-31更新 | 1416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明治政府积极地发展近代教育。1871年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改革法令——《学制》。《学制》明确规定了从小学抓起,普及初等国民教育的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中等教育。1883年的《农学校通则》和次年的《商业学校通则》推动了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同时,优先重点建立了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教育机构,来培养技术人员和国家干部。至1932年,日本的国立大学便达到6所,非国立大学20所,其它高等机构达到235所,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并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宣扬“大和魂”、武士道、儒教的伦理道德,以树立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煤炭系统石油系统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英国1560年之前1619年
(49.1%)
19261971年
(48.5%)
1970未完成
1973年(11.1%)
美国1850年前1885年
(50%)
1910年前1950年
(38.4%)
1925年未完成
1973年(30.1%)
德国1815年1853年
(49.6%)
1954年1972年
(46.1%)
1971年未完成
1973年(8.7%)
(注:括号内数字为特定时间点相关能源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

——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