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材料一: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课本剧中设计了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多了,悠着点儿吧。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材料二: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哪两方?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2019-01-30更新 | 5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浙江省余姚五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2 . 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 .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六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化道路各具特色。
(1)下列①~④体现了几个国家某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点,请参照示范,将序号代表的国家在下方《一带一路》中的相应位置标示出来。
示范:德国⑤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①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但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回归传统,拒绝工业发展,排斥西方文明
③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工业化进程缓慢
④民族独立后,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工业

(2)围绕工业化的主题,从背景、措施和结果等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的?
以下材料摘编自《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一   《1952—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的启动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阶段,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跨入了新阶段。1952年至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5%。其中,1967年至197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长到75.2%(1949年仅占17%)。20世纪末提前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快速稳定发展。


(3)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题目:新中国             
理解准确

解释清晰

2020-08-0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三级管理制度和元政府在材料一图中的A、B两地创设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并概述这一解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1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18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019-01-30更新 | 8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贵州省瓮安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
2019-01-30更新 | 7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看下图,图中①②③④是二战前后德国控制的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出兵占领了①
B.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吞并了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1938年德国吞并了③英法等国强烈谴责了德国
D.德国入侵④同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西方国家对德国实行“奇怪战争”
2019-03-23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10 .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组成部分,20世纪初的印度和中国对发展铁路有不同的态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印度的得救在于抛弃它五十年来所学到的东西。铁路、电报、律师、医生等等都必须丢开”,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舍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以大机器为象征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正是导致印度衰落和贫困的根源。
——张杰《铁路与民主》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中国要发展铁路。……在国弱民穷形势下,如何修建铁路?'孙中山主张铁路民办国有,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如果国民有力承担,自应由国民兴办……经营4 0年后收为国有。谈到利用外资,他列举了三种具体方式:一是借款修路,国人自办;二是招股修路,华洋合办,主权属我;三是批给外国人承办,期满铁路无价收回。孙中山特别重视在利用外资中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特别强调兴筑铁路要防止资本家垄断,他说:“我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孙永福《孙中山与中国铁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甘地对修筑铁路的态度,并作简要评价。
(2)材料二中孙中山强调“兴筑铁路要防止资本家垄断”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甘地和孙中山在思想上的共性。
2013-07-22更新 | 5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