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永坦,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两院”院士,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国萦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三次谢绝英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动权的战略创新力量,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100杰出人物”。他说:“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

——摘编自吴晶等《踏平坎坷成大道——记科学家刘永坦》


(1)根据材料,概括刘永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刘永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A.“结伴不结盟”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2022-06-14更新 | 4388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我国耕地面积增加不到%,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呈现出停滞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很难抵御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的攻击;甲午战败,唤醒有识之士开展维新变法运动,通过转变观念和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向近代社会转型。在这次变法中,改良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发展农业;编印“外洋农学诸书”;“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直省即由各该督抚设立分局”;“设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提倡民间普遍采用农业新技术等。变法失败后,变法期间定下的一些农业改良措施,并未停止,农业改良并未中断。可见,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与戊戌变法的推动密不可分。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卷四》、闵宗殿《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重视改良农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农业改革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征者,上伐下也。”钱穆在《中国通史》中讲到,“西周失败后,诸夏不服,互相吞并,于是四夷内侵,时有称霸的诸侯崛起,尊王攘夷,故所谓称霸的诸侯乃根据当时东周之形势而产生。”据此可知,关于春秋诸侯称霸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合理的解释B.因视角不同而结论不同
C.都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D.近代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20-04-14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三叉港中学2020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   二战后初期,美对德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改造。当时的德国,纳粹虽已战败,但民众尚未从数十年的精神管制和理论荼毒中清醒过来。美、英、法三个西方占领区的军事法庭(包括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审判,审判是建立在大量的证据之上的,作为证据的抄本和文件多达42卷。诸多材料和证据向人类揭示了法西斯的阴谋和暴行。美国一方面积极支持限制德国工业的方案,并要求德国的工业设备必须拆除作为赔偿;另一方面本着消除作为军事强国象征的垄断组织特别是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的目的。战后初期,几乎所有的德国政党都倾向于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美国方面极力反对这种倾向不主张改变他们占领区内的所有制结构,并要求在占领区内,按照以民主、自由和法治特征的社会标准来调整他们的占领政策。

——摘编自刘娟《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对德国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德国民主改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德国民主改造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唐初依靠良性运行的均田制,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之下,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天宝)八,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开元十年(722年),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颁布了《命诸道节度使募取壮丁诏》: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

——据《全唐文》卷31《玄宗十二》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材料   陈虬(1851—1903年),浙江温州乐青人。自幼勤奋好学,自学成才。从17岁起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售,至30岁始留心经世之学,广泛阅读西欧新书译本。中法战争爆发后,写成《报国录》,开始倾向维新。1889年中举人,第二年入京会试落第后,南下经山东,向山东巡抚张曜上书自荐,献《东游条议》,主张“创设议院以通下情”。1896年底,在温州创办《利济学堂报》,刊载了部分医学讲义和论文。先后培养了三百多名中医师,对满足群众的医疗要求,促进中西医相结合以及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虬体现的时代精神。

9 . 材料   1944年6月15日,美军一跃千里,出敌不意,在日本“绝对国防圈”的重要据点塞班岛登陆。塞班岛是日军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核心,双方在塞班岛附近海域展开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之间的海空大战。日本参战的9艘航空母舰,被击沉3艘、击伤4艘,450架舰载机只剩下36架,还损失了绝大部分舰载机飞行员,使力图重振旗鼓的联合规队机动部队一蹶不振。美军参战的15艘航空母舰,仅2艘被击伤;890架飞机,损失不到130架。从此,美国完全掌握了太平洋战争的制空制海权。这一仗对日本震动很大,东条英机内阁因此垮台。美军占领塞班岛后,以此为基地,对日本开始大规模战略轰炸。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更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塞班岛哉役爆发时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班岛战役胜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郦道元从小就喜爱读《水经》,并通读了许多地理著作。他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与古代地理书籍对照,发现地理现象是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发展的。如果不把这些变化了的地理现象及时记录下来,后人就无法弄明白。由此他决定选取《水经》为蓝本,为之作注,不但要记录变化的地理现象,他还记录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古迹等。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阐述的关于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见解,在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水经注》对各地的植被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如“林木茂密”“多木无草”“无木多草”“少草木”“无草木”“无树木”等,书中记载了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经注》记载的门类有采矿、冶金、造纸、食品、纺织等,其中以屈茨(古龟兹)的冶铁工业的记载最为出色,是一项完整的工业地理文献。经历代学者对《水经注》的深入研究,形成一门学问,叫做“郦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水经注》对后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