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1 . 1898年1月,康有为给光绪帝上书,建议在中央设立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康有为此举意在(     
A.建立代议制机构B.增强改革派的实力C.裁撤旧官僚机构D.寻求社会各界支持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政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认识。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19次组卷 | 95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在变法中曾颁布一项奖励耕织的法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哪项内容(     
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商业D.重农抑商
6 .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B.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C.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D.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2023-07-19更新 | 464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2023-05-28更新 | 313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检测历史试题
8 . 针对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事件,国际联盟一开始决定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建议所有会员国禁止向意大利出售和输送武器,停止向意大利提供贷款,不许购买意大利商品,不得向意大利输出橡胶和锡等物资,但未将石油纳入制裁范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决定停止对意大利的制裁。国联制裁意大利(     
A.是国际组织集体强制执行机制的尝试B.证明其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C.反映了美苏等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D.客观上阻止了世界大战迅速爆发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   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民“爱平和的天性”形成的历史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人士和团体在《非战公约》出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裁军百万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宣传画在苏联政治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苏联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中反映出(     
A.民众对和平自由渴望B.法西斯势的野蛮反动
C.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D.工业化发展的成就斐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