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8 道试题
1 .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这一考古发现证明
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2021-11-13更新 | 212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在《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据此可知,二人都
A.充分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B.强调为政者应重民爱民
C.倡导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D.主张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王阳明在镇压了江西南部漳南、横水、桶冈、利头等地的农民起义之后,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怀揣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入世精神,开始探寻控制基层农民行为与思想的有效途径。他效法宋代吕和叔、朱熹推行乡约的做法,在赣南地区颁布了《南赣乡约》,通过乡村道德规范和乡村行政规范的规定,消解农村中各种不安定的因素,从而达到巩固基层政权的目的。把乡里体制、保甲制度同乡规民约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集政治、军事、教育诸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社区共同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村治理体系。

——摘自王金洪《王阳明的乡村治理思想及实践体系探析》

材料二   1927年卢作孚着手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其宗旨是乡村现代化。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蓝图:


——摘自刘重来《论卢作孚乡村建设之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乡村治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王阳明和卢作孚关于乡村治理的差异,据此得出启示。
2021-11-09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频繁通信,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发射架,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美苏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美苏争霸格局受多极化冲击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50年通过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该法庭判决书中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主义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一变化
A.仅维护反法西斯国家利益B.凸显了人文关怀意识
C.标志国际法走向最终完善D.消除了世界大战隐患
2021-11-07更新 | 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1914年,德军利用无线电技术获取情报,重创俄军;1916年,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但却未迎来期盼中的“短暂的胜利”。这表明
A.德国的军事技术领先英国B.厌战情绪影响战争进程
C.技术进步加剧战争残酷性D.科技成果改变战争方式
7 . 下表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知帝国主义
A.与殖民地矛盾尖锐B.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C.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8 . 1939年~1941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一支由波兰、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苏联、英国等国籍的志愿者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抗战。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员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生死患难,直到抗战胜利。这反映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D.各国援华是实现民族解放的重要保障
9 . 王安石指出:“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基于此,他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推行青苗法B.设军器监C.推行保甲法D.整顿太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仁玕,是最早加入太平天国起义组织拜上帝教的早期会员,是天王洪秀全族弟。洪仁玕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历法,参加科举失败后以教私塾为生。他在思想上深受其兄长洪秀全思想影响。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时,洪仁玕尚在广东清远游历,未能参加金田起义。洪秀全率军离开广西,清廷在广西搜捕洪秀全亲属,未能赶上起义军的洪仁玕被迫逃亡香港。洪仁玕在香港,结识瑞典传教士韩山文,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洪仁玕后来得到传教士资助,从香港抵达南京,加入了太平天国。这时正值天京变乱之后,早期的领袖或战死沙场,或在内江中被戮,翼王石达开又率兵出走,朝中无人。天王不得不倚重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命他总理朝政。为了挽救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这是近代第一个完整的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洪仁玕见识不凡,但缺少行政、军事才能,他得不到太平军将领和士兵的支持,《资政新篇》也未能推行。

——根据沈渭滨《洪仁玕》整理


(1)根据材料,分析洪仁玕思想的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