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鞅变法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促进汉族和戎翟的融合
C.推动小农经济发展D.建立儒家的伦理秩序
2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虽然最终签订停战协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实际的谈判时间却长达747天。从19501025日发动第一次战役,到1951422日的第五次反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浴血奋战,给不可一世的美军以沉重打击,彻底粉碎了美军妄图占领朝鲜全境的企图,并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美国总统杜鲁门深知,此时想要靠武力来统一朝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反之如果再继续打下去,那么美国将会彻底陷入战争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当时美国人民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美国的盟国们,则担心美军深陷于朝鲜战争,从而使得其在欧洲的力量被削弱。杜鲁门决定与朝、中方谈判,并通过苏联将想要谈判的愿望传达给朝中领导人。朝中领导人为了能够停止战争,不愿放弃任何和平谈判的机会,同意与美国谈判!

——摘自《板门店风云的见证者一柴成文(少将)回忆》


(1)根据材料,概括朝鲜战争中开展停战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成功的影响。
2022-02-0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中国历代名人词典》共收录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名人共750人,其中湖南85人,占11.33%

近代史上的部分湖南人才简表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
2022-01-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后期,以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各阶层对立日益严重,农业作为封建王朝经济支柱产业已是风雨飘摇。这些都源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与集中。……张居正的改革从土地改革开始,涉及税赋、农商、吏治等多个方面。

1582年,张居正去世当年,朝廷库存余粮可满足九年之需;中央与地方的国库存银超过1000万两白银。与此同时,农村富余人口进入城市填补了工商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空缺,农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城市商品社会的形成,加上货币地租的出现,这些都符合和有利于封建社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事实。但改革只是统治集团为延缓王朝衰亡而不得已作出的暂时性利益让步,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已不适合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体制。

——摘编自锁强一《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思想与措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来源史料
《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在秦孝公《求贤令》的基础上实行客卿制度,并由此确立起布衣将相格局,保证了拥护和支持变法的智能之士得以进入国家政权机关并成为主导力量。他们执行变法的政策与法令,有效保证了秦国法治路线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宗室贵族专权的逆流,为秦国变法的最终胜利提供了保障。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客卿与秦君是一种基于交换关系之上的君臣关系,一旦不再符合秦国需要或触犯秦律,秦君便可以随时罢黜、惩罚他们。

——摘编自马卫东《秦法未败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客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客卿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2021-05-24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房玄龄自入唐以来即隶于太宗魔下,他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使太宗得登帝位贞观初年,天下刚定,各项制度、建设均赖房(玄龄)杜(如晦)而定,“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使号令典刑集然同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房玄龄改定的《贞观律》有着较完备的法令体系,后世帝王常以此为基础。房玄龄善于识人之长,早在秦王府时即向唐太宗推荐杜如晦等人。尤其可贵的是,他“无帽忌,闻人善,若己有之”,而且“不以己长望人,取人求不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房玄龄以宰相监修国史,开官修史书先河。在他的组织下,共主编六部史书,占二十四正史的四分之一,为他朝所不及。总的看来,六部史书尚属秉笔直书,对人们了解晋隋这一混乱时期有一定稗益

----摘编自王立霞《也论唐代名相房玄龄的“贤良无迹”》


(1)根据材料,概括房玄龄对唐朝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房玄龄成为贤相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期,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遭受侵略的国家虽然得到世界舆论的同情与部分援助,但由于当时缺乏整体性的反侵略机制,被侵略各国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他们不得不在孤立状态下承受侵略者的打击和占领,因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0年法国战败、德国空袭英国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境,1941年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更是将两个原本想避开战争的大国一苏联和美国施入了战场。至此,任何置身事外、避战自保的意图都被击碎,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显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诉诸整体性人类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使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

——余伟民《一个历史在场者眼中的二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期被法西斯侵略的各国付出沉重代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战历程指出二战后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