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1 道试题
1 . 有同学研究古代中外交往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若虚羡慕“别人经商图利”,便买了一些橘子,跟着“专一做海外生意”的同乡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文若虚净赚近千倍利润。返航时,水手“扯起半帆”,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文若虚在岛上捡回一个龟壳,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二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从此,文若虚“家道殷富不绝”。

——摘编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时抵达了中国,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帮助。在《阿拉丁与神灯》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现了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

——摘编自《一千零一夜》

材料三   在广州象岗,考古学者从西汉初年南越王墓中发掘出犀形璜、犀角杯、陶犀角等制品。这些制品,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南亚、南亚等产犀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等


(1)从材料一中提取故事情节,分别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千零一夜》“中国元素”的史料价值。
(3)有学者反对南越王墓犀牛制品系舶来物,认为其恰恰证明了西汉初年岭南本地产犀。如果要确证这一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史料?
2 . 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2022-11-01更新 | 503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4 .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年初,青年学生李平心受国民革命感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七七事变后,李平心先后编写出版了《抗敌战略论《民族统一战线论》《战时的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等著作。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下,李平心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俗称“上海抗大”)举办哲学讲座,深受进步青年的欢迎。面对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武装封锁并发动皖南事变的行径,李平心在《民族公论》上海周报》等刊物上发文予以揭露和抨击。抗战胜利后,李平心参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建工作,并发表文章和公开演说,严厉抨击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一些知识分子,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独裁之间搞折中,李平心发表《论“第三方面”与民主运动》,批评中间路线的幼稚和糊涂,呼吁广大人民为争取一个光明、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摘编自刘迪《礼赞大师李平心: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思考》


(1)概括李平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的贡献,并指出这些贡献体现的时代主题。
(2)简析李平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因。
2022-10-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拆分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男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维护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022-10-15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
(1)图一中的兵俑与当时哪项手工业部门直接相关?大量的兵俑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此判断孔子对此制度的态度,并说明这制度与孔子的哪一思想有关。
(2)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为什么?
(3)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依据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4)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B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商朝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禹死后,其子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D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分封制度消亡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上谕(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意在全面推行维新变法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表明帝后两党矛盾激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