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制度因国情、时情不同,都有其独特性,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比较普遍的农村选举方式是红绿票法和豆选法。下图展示的就是根据地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豆选法,其法以豆粒(什么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雅典)政治体制的差异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根据地在选举组织抗日民族政权的时候采取哪一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2021-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外思想史上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物,如孔子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社会,…这个时期有科学研究活动,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发现是没有固定的社会角色即专职的科学家的情况下进行和取得的,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是由当时的“哲学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医生兼职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虽然是古典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始人,但是他公开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家,研究科学是兼职的。

——王顺义《西方科技十二讲》

材料二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借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主要贡献。并简要分析古希腊科学研究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处时代政治环境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020-11-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民本与德治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自《论语》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治国思想未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唐太宗是儒家王道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即位之初,他就说:“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大国呢?”。他又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他高度赞同《尚书》所说的“不结党营私,王道就浩浩荡荡,不结党营私,王道就平平坦坦。”

——李学俊《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王道社会主义”思想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并结合唐太宗时期的有关经济措施简要说明。
2020-11-2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遥信仰建筑空间在城中的选址思想体现出宗法性与合礼性。宗法性与合礼性分别指符合古代宗法礼乐制度和历代封建王朝的“尊礼”造城思想。佛寺和道观在平遥古城的位置分布较为特殊,虽佛教在历史上的发展强于道教,但平遥城自唐宋以来,道教更加昌盛,这便形成了城内“左道右佛”的布局。

——摘自石谦飞等《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的空间文化特征》

材料二   平遥古城的建造和中国多数古城一样,严格按照了礼制规范,凸显以“礼”为本的文化思想,讲求中轴、主次、方正、对称和等级制度的城市形制布局。商业街的布局形式与大多数古城迥然不同,既不是“十”字形,也不是“一”字形,而是“土”字形。这种独特的布局形式取决于古城特殊形制,还由于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和商品集散需要。

——摘自牛德胜《平遥古城建筑特色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平遥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平遥民居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爆发的最初两年,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光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波兰,这个一战后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的国家,还由于波兰也是德国未来侵略苏联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自然成为纳粹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19398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入侵波兰。但就在同一天,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德国将军们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31日,元首再次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摘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1940年大事记(部分)

4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5德军占领荷兰、比利时,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6法国投降
7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不列颠之战爆发
8英国夜袭柏林
9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据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

材料三   19404月希特勒下令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到1945年该营解放时,该营注册编号的囚犯逾40.5万人,其中13为女性。除小部分从事修缮和建筑劳动外,囚犯大多从事冶金、矿山和其他工业的劳动。大批犹太人被押解到集中营。据推测,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其中30万人是注册编号的囚犯。……奥斯维辛集中营始终以反面教材的独特形态向后人见证着曾发生的历史悲剧。

——摘编自(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1)依据材料一,归纳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评德国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简述1940年战争呈现的态势,并结合所学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积极意义,并分析英国能扭转战局迫使德国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反面教材”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教训。
2020-11-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这是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贴切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谈到如何治国时,唐太宗着重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以唐太宗为首的执政集团确定了两条政治原则:一是要维护唐朝的长治久安,必须改变隋朝那种“竭泽而渔”的统治办法,剥削征敛一定要保持在“人力不竭”的限度内;二是“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从而明确了国以民为本的核心问题是衣食问题,生产问题。

——据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气概,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的盛况,与周边或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跃上了新高度,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仰赖于一种各种积极的文化政策——立足于我、夷为我用,这是必须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底蕴的。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与 20 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20 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在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后),他们聚集于日益扩大的县、府、州,以及在战略地区的都督府。这些组织部门并非直接在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而是隶属于效仿汉代治理西域的机构“都护府”。当地的部落首领或统治者大部分留下来以统他们自己的人民。其所任之官职被给予中国头衔,但这些官职是世袭的。此后,这一制度成为唐朝统治周边归服民族的一种重要地方行政制度。贞观十五年(641 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并在逻些城特为公主建宫殿以处之。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民族的交流,推动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直到今天,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供奉着文成公主的雕像。其中的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寺前矗立着一块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

—— 摘引自(加)卜正民主编、(美)陆威仪著《哈佛中国国史》及宇欣著《中国历史大讲堂》


(1)有学者认为,唐太宗的这些治国原则实际上是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具体实践。阅读材料一 ,结合所学,列举先秦时期儒家、墨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民本”主张,并说明唐太宗的这些执政原则在农业政策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立足于我、夷为我用”的角度,概述唐太宗在这方面采取的“积极的”对外政策(或措施),并用一句话归纳这些政策所呈现的特点。
(3)唐初在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唐太宗采取了“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统治措施。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在东突厥地区唐太宗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写出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基本特点。②大昭寺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汉藏友好交往及所保存珍贵文物的角度,简述大昭寺具有的历史价值,并指出“唐蕃会盟碑”的历史地位。
2020-07-14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图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由于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与军事学校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与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与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3)根据材料四,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新的主张并简述其政治意义。

9 . 十九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水艇战争将迫使美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在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与英国采取一致步骤,用斡旋的方式促成中日两国关于山东纠纷的解决。……
在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与中国的代表会同英国与美国的观察者曾考虑这个问题。这些直接谈判的结果,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一个条约。规定山东的全部主权交还给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向日本银行家借款赎回,借款为期十五年,……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山东问题最后得以解决的原因。
材料三: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的“空缺”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美国政府请求日本政府实践其业已声明关于门户开放及不干涉美霸权利之保证,采取迅速有效措施:
(一)停止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强制施行的有歧视性的外汇管制与他种措施。这种措施之施行,直接或间接地歧视了美国贸易和企业;
(二)停止任何剥夺美国人民在华从事任何合法贸易或工业之权利的独占或优先制度,……[
(三)停止在华的日本当局对于美国财产及他种权利的干扰,……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1938年l0月6日)
(4)根据材料四回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洲和远东(亚太地区)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016-11-18更新 | 8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上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唐太宗
请回答:
(1)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请根据材料一,将争论中出现的几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2016-11-18更新 | 8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