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商鞅列传》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悉,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3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
C.统治阶级鼓励小家庭政策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
4 .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材料表明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尖锐D.鲜卑族内部矛盾尖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0-07-28更新 | 399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0-11-26更新 | 587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规定
A.强化了社会的等级秩序B.改善了不良的社会风俗
C.促进了社会的阶层流动D.形成了成熟的官僚体制
8 .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9 . 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B.文献史料真伪难辨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018-10-29更新 | 13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