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摘编自马燕、鲁东海《以“历史的合力论”理解美苏冷战的起源》、陈从阳《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比较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演变的理解。
2023-01-2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材料二   “故宫过大年"“故宫元宵灯会"等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令故宫的影响力全面爆棚。与此同时,继故宫文创走红之后,故宫咖啡馆、故宫火锅店也成为时尚消费。其实,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院,故宫还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职能。

——摘编自孙乐珙、刘平《故宫“大课堂"原来也很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们对其古建筑价值有何新认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代应如何更好保护重要文化遗产。
2021-07-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壁垒,促使它们直接或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哪些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倡导变法,成功者却寥若展星。商鞅变法两度、历时十八载,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农政中的行新田制、奖农织、统一度量衡,到与农政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兵政、官制,可谓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其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诸多创制和措施还能为后世所沿用。

——摘编自白知添、白立辉《商鞅变法推动经济发展的支点创新》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发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国变法的成功与此二人的独特品质息息相关。在“要不要变法”的廷议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然后以“南门徙木”一幕来取信于民。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一千多年后,宋神宗即位后力求变革,王安石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实施。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他的诸多改革措施对老百姓也是有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他的“惠民”措施却成了“扰民”之举。

一-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并指出商鞅变法中为后世所沿用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结果不同的原因,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0-08-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摘编自[日]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村粲所认为的日本侵华原因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观点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 ①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②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③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④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⑤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019-1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

——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2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

——(《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

材料3   (商君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即秦惠王)。公子(嬴)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3,导致秦民、宗室贵戚对商鞅变法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4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3)结合材料4,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实质是什么?

材料5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6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5)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
2019-02-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