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及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掌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他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   1897年盛室怀在中国创办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一方面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又解决了以往“官督商办”企业所未能克服的“官扰”难题。但是,通商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也依赖于外国,为此,张自洞称之为“不宫不商,亦官亦商,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银行。张民此语揭示了通商银行内部的官商关系和外部中西关系的复杂。

——整理自巩为为《盛室怀与“官助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动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国在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
2023-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913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和工业产量名次统计表,对于表中出现的“倒挂现象”,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国家1913—1914年殖民面积(万平方千米)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英国33503
法国10604
德国2902
美国301
A.欧洲各国工业化基本完成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为一体
C.全球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D.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023-07-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于(     
A.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B.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 .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说:“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东方自古重精神文明的传统或许可以补救西方过度崇拜物质文明的观念。谁又敢说,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善尽美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动摇起来”。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思想家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战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C.欧洲文明中心论在全世界破产
D.经济危机后对苏联模式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读漫画《步调一致》,判断激发作者创作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德军突袭苏联
C.日本发动七七事变D.盟国确立“先欧后亚”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提醒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B.肯定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作用
C.希望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D.认为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牺牲
2022-07-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英法两国已降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它们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实力在欧洲和世界的舞台上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了,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要仰承美国的鼻息。唯独美国跃上了世界霸主的颠峰,形成了取代英法充当世界主宰的基本态势。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来看,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成望空前提高。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沈毅《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欧洲各国的抵抗运动都十分关注战后欧洲的命运,希望战后的欧洲有别于一战后的欧洲,能够联合起来,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结束了战时联盟关系,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冷战把欧洲推到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欧洲人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严重的威胁,更加感到联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50年5月,法国外长宣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采取密切合作。1952年8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合终于从思潮变为现实。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美国际关系的现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得以实现的原因。
2022-07-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该事件(     
A.是经济大危机冲击的必然结果
B.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C.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表明亚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