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名称国家特点

五大国均势

(1815-1854年)

英、普、俄、奥、法

五大国相互承认,并长期维持财富、军事、国际影响力和海外殖民地的现状。

不稳定的三极均势(1870-1907年)

英、法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

1890年之前,以德国为中心,形成了德奥同盟、奥塞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同盟;1890年后,德国放弃联合俄奥并孤立法国的政策,导致德俄关系恶化,法俄关系走近。

二极集团均势(1907-1914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

1904年英法和解,1907年英俄协定,三国协约形成。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已经发展为对抗的二极集团均势。

1815-1914年欧洲三次不同的均势
A.国家利益博弈推动国际政治妥协B.英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
C.国际协议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D.德国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B.红山文化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C.尧年老时,根据推举,由舜继承其位D.龙山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同学在翻阅资料时,关注到"民族自决原则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下列项中,属于“民族自决原则”范畴的有(     
①《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②一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脱离奥匈独立
③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④战后南斯拉夫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于(     
A.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B.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白宫于翌年元旦就向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其时中国依旧山河破碎,大半国土为日本人所占领。突然而成“四强”,即令胡适亦不大相信,他在当日的日记中记述此事,特意在“四强”上加了引号。美国此举(     
A.是中国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D.是美国积极参与二战的表现
2023-03-03更新 | 55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政后的政治实践特别是面对列强欺凌的切肤之痛,酿就了张之洞由清高的清流派迅速向洋务派转变。1881年,张之洞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从闲散京官跃居为封疆大吏。山西残酷的现状促使他开始正视国计民生。他从革除陋规、整顿吏治入手,兴利除弊;清理陈年悬案、积案;劾革、褒奖部分州县官,为清政府荐举人才;设洋务局,创办令德书院,兴学育才;筹办山西练军、开发山西铁矿等。接任山西巡抚后,张之洞会见过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初次会见,二人意见并不相投,但在他读到了李提摩太介绍西方富强之术的著作之后发生了变化。后来张之洞还聘请李提摩太为顾问,为自己讲习和介绍西学。随着对西学的进一步了解,张之洞先后撰写了《札司局设局讲习洋务》与《延访洋务人才启》两份公牍。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奉调赴粤,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使张之洞饱尝物力财力匮乏、军械不利不足之苦,因而更加坚定了兴办洋务的决心。战后他开始建造军舰、筹办水师、创立军火工业、建立新式陆军广胜军,开设学校、建铸币厂,洋务运动全面铺开。

——摘编自李晓兰《从清流派主将到“中体西用”倡导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之洞由清流派向洋务派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2023-0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它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它”是(     
A.国际联盟B.世界卫生组织
C.不结盟运动D.联合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全欧洲都渴望和平、裁军、安全、摆脱军国主义和免除恐惧,当外交家和军人们表示怀疑和冷淡的时候,人民群众便指望威尔逊和将来的国联实现他们的愿望。这表明国际联盟(     
A.由英、法、美等国主导B.可有效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
C.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D.能消除欧洲各国间的矛盾
2022-07-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对此解读最全面的是(     
A.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B.英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密切相关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2-07-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徐国琦教授认为,1919年尽管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被认为“没有实现”,但是,只有我们超越了所谓的“背叛”情节,甚至超越了巴黎和会本身的局限性,才能理解一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A.中国拒签和约为山东问题解决奠定基础B.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D.华工在一战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07-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