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成立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在宗旨等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形成重要决议的方式上,前者采取“全体一致”原则,后者采取“大国一致”原则。深入认识此差异可以看出(     
A.欧洲大国的国际地位下降B.历史教训推进国际组织改革
C.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一致原则能够保证世界和平
2 . 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2022-12-28更新 | 1210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历经数次重大变革。在这些体系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的时间最短,仅存在了近20年就迅速走向了瓦解。下列各项中与该体系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①承认波兰复国                       ②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③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④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     
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
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
2022-12-17更新 | 91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十八战争与国际秩序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5 .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022-12-11更新 | 957次组卷 | 24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35题二战后的世界-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6 . 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7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人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62000,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表面上看似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在改革中分享到了一些政治权力,但是沙皇仍然通过控制地方事权部门继续着封建专制统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实际效果并不明显B.剥夺了俄国封建主的利益
C.具有双重性的特质D.未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2022-11-30更新 | 775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北魏六镇(即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示意图。北魏前期军镇将兵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与汉族高门地主把持朝纲,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B.使统治者阶层内部出现分化
C.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在民族对抗中失去原有意义
2022-11-25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历史地图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9 .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     
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经常将“一战”看作欧洲国家之间的内部战争,是一群自称为高级社会的傲慢的人彼此诋毁、互相残杀的血腥场景。从战场返回的居民加深了这一印象。他们尤其不愿再做顺从的臣民。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原有认知
C.促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观念形成D.由欧洲内部矛盾引发且具有残酷性
2022-10-27更新 | 379次组卷 | 9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