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材料   19427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英国军政领导人决议主张在北非登陆,罗斯福拍板敲定,同意英方意见。7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其代号改为“火炬”。罗斯福决定在北非登陆有其双重目的:一是为解救英国在北非之困,防止德日会师,以消除对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威胁;二是想趁法兰西帝国之危,力图扩大美国在北非、西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这是更为重要的目的。19421023日夜,“火炬计划”实施,经过12天的激战,英军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350辆。丘吉尔将其誉为“命运的关键”。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炬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炬计划”实施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四光于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系统地学习地质学。1918年以题为《中国之地质》的毕业论文,被该校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1年,应国内培养地质人员的需要,李四光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从1928年起,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长达20多个春秋,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4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会议。翌年9月,李四光被列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在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的关怀下,他冲破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于19505月到达北京,随后主持全国地质工作,开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辉煌篇章。

——摘编自陈群《为真理奋斗——近代中国历史演变时势中产生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新派认为学西方,必须首先学西学,批判旧学,改革旧的教育制度。为此,他们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教育制度的方案。严复指出八股文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祸害,只能“长人虚骄,昏人神智”。维新派提倡发展现代西式学校制度,全国各村、镇都应设立小学与初中;高中以上的学校则应设于县城、省城等任何条件容许的地方;在北京应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时,他们认为要对国民传授西方的生产科学技术,通过全民教育培养国民的崇尚实践、探究事理、讲究创新、反对守旧的科学精神。虽然戊戌变法只运作了一百多天,但它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启蒙的窗子。变法失败后,“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持续发展,致使清政府于1905年颁发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范敏华、孙锡平《戊戌变法与教育制度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革新教育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维新派革新教育制度的主张。
2022-06-06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挽救日益衰败的农村现状,乡村复兴从口号变为社会实践运动。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在各地创建县政建设试验区,率先进行乡村建设的试验。在试验区,乡建领导者加强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改革教材、完善学制、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济上,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并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向农民发放贷款,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根据国民政府有关自治事务的规定,不少实验区开展调查户口、整顿税收、成立民团或警察局、组建自治团体等工作。乡村建设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总体上却出现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秉琦(1909-199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苏秉琦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考古是人民的事业”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人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地考古材料的出现,考古工作成为非常繁重且有突击性的工作。他指出:“仅仅依靠少数专业考古和文物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使考古工作成为全国规模的有组织的群众性工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认为文物考古工作是能够为四化做出贡献的,利用考古新材料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就会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他身体力行,将深奥的考古知识转化为公众文化知识。同时,他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多元论等思想都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蒙河、麻赛萍《苏秉琦考古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秉琦考古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苏秉琦考古思想的因素。
2022-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8月,威廉二世宣称:“当国家投入战争时,一切政党应该停止争吵,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德国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等。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1915年,德军进攻重点转向东线。由于未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德军进攻的重点放在西线。221日,发生凡尔登战役,历时七个月。7月,英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历时五个月。从531日到61日,英国在北海同德国进行大规模海战,制海权仍由英国控制。1917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标志着德国的战争危机。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苦,陆海军士兵对军官们的特权怀有敌意,有组织的工人也开始反对继续战争。由此看,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

——摘编自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请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曾同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等军事方面的著作。但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农业与水利方面的研究,《农政全书》就是其杰作。

——岳麓书社《农政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科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徐光启科学成就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两江地区经济优势的凸显,其文化也日益发达。明清以来,两江地区即为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背后有两江地区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时两江地区对书院家塾教育投资的重视。于成龙在江宁府(今南京)所创办的“虹桥书院”即为其中之一。

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于成龙先世为大儒,潜心于学问而不愿出仕,虽然其父亲被授为鸿胪寺序班,但却以在乡里力行孝义著称。于成龙自从接受理学熏陶,便一直努力践行其心目中的理学之诚。他认为:“为学务敦实行,不屑于词章之末。常曰: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由此可见他的崇尚实干与不屑空谈的秉性。康熙帝在与词臣谈论理学真伪时也曾说:“理学无取空言,若于成龙不言理学,而服官至廉,斯真理学矣。”……虽然清代以来,书院官学氛围浓郁,但在传统读书人眼中,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推动地方教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便在广西罗城那样的蛮荒之地,于成龙也着手建立学宫,并鼓励瑶族、壮族的子弟学习。

——冀满红,辛超《试论两江任上的于成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创办书院的意义。
2022-05-1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文综冲刺(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众多金融机构滥发纸币,严重扰乱金融市场。1906年初,户部银行成立不久,户部强调各地不能妨碍中央银行特权。清政府试图取缔官商行号所发钞票,然而发行机关大多阳奉阴违。19105月,度支部奏定《兑换纸币则例》,对大清银行纸币的种类、发行准备、发行数额、发行管理及发行税等做了具体规定。1911年,新的大清银行纸币开始印制。除纸币之外,清廷还统一银元的生产发行。

清政府多次颁令裁并地方造币厂局,并于1905年在天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钱总厂,作为户部的造币总厂。1909年,度支部奏设币制调查局,并派大清银行监督为币制顾问。1910年,清政府公布《币制则例》,规定各省大小银元、铜元一律停铸,新的国币银元专归造币总厂铸造。辛亥革命爆发后,币制改革基本停止。

——摘编自石涛《大清银行的货币发行与清末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币制改革。
2022-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