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从三幅图片中自行选取其中之一,并对此类文物作一简要介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物的价值。
2023-10-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到那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律成(19141976),出生于朝鲜,自幼有音乐天赋。1933年,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投身到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中。1937年冬,郑律成越过道道封锁,来到了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片圣土上,郑律成多年的生活、思想和艺术积累终于喷发,创作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等广受欢迎的歌曲。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他一生创作了近400首(部)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为战士、工人农民、儿童创作的,他的音乐旋律激情澎湃,感人至深。

——摘编自《百年巨匠·“军歌之父”郑律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律成音乐创作成就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艺术作品运用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意义。
2023-04-1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平山(1886-1956),广东佛山人。他在北大求学时直接受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经常把《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寄给广东的亲友。1920年年初,他在上海与他人共同创办《政衡》,提出“政治:根本的革新;社会:根本的改造;各种问题:根本的解决”的宗旨。19207月,谭平山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后,深感广东运动潮流落后,提出要加强宣传工作,先后创办《广东群报》《劳动与妇女》等刊物。他还积极创办了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经常深入到工人中去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各种谬论。1921年,陈独秀、谭平山等创立了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

——摘编自何立波《谭平山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谭平山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谭平山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伊战争自1980922日至1988820日,历时8年。美苏都对两伊战争采取了中立和均势的政策。美苏虽表面上声明保持中立,不直接介入,但实际上却利用战争机会加紧了对海湾地区的争夺,排挤对方。美苏中立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伊在战争爆发前与美苏都有矛盾,不冷不热,难以形成美苏各支持一方的态势。另外,由于海湾地区问题的敏感性,两伊战争潜伏着无法预测的不利因素,美苏都不愿直接插手,造成一方获胜的局面。美苏认为,一旦伊朗获胜,必将扩大伊朗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如果伊拉克获胜,又将把伊朗彻底推向对方的怀抱。只有两伊形成“不战不和”“不胜不败”的局面,才能实现美苏的最大利益。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对两伊战争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伊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的影响。
2023-03-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1981年,由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和沙特六国联合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

——摘编自安阳《海湾合作委员会处理地区危机的方式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合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合会成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40年,范仲淹(文正公)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戍边西北,担任边防主帅。戍边期间,文正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正是因为如此,范仲淹身边总有许多名士、贤臣辅佐。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拜为参知政事。庆历三年,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文中说:“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此岂尧舜黜陟幽明之意耶!假如庶僚中有一贤于众者,理一郡县,领一务局,思兴利去害而有为也,众皆指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差失,随而挤陷。故不肖者素餐尸禄,安然而莫有为也,虽愚暗鄙猥,人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卿监、丞郎者,历历皆是。谁肯为陛下兴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之弊,葺(修理)纪纲之坏哉!”

——摘编自《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在历史上的重要成就。
2023-03-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按照《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严格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1950年,军委总政治部指示志愿军所属人员必须做到:1.不杀俘虏;2.不侮辱俘虏人格;3.不搜俘虏腰包。同时,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做到赏罚严明。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对俘虏的轻伤战俘,可经简单救治带下战场,对无法救治及时带下战场的重伤战俘,出于人道主义,则就地释放。志愿军还通过释放战俘、战场喊话等方式,宣传宽待俘虏的政策。被释放的俘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效地宣传了志愿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的政策。志愿军充分尊重战俘的宗教信仰自由,允许战俘进行祷告、做礼拜等正当的宗教活动。1952年,志愿军在战俘营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有十几个国家战俘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战俘营组织战俘召开运动会,可能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鲍明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战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战俘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女沙皇。她熟读伏尔泰、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并深受启发,初入宫廷时发现俄国教育落后,开始在教育上进行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她未像彼得大帝一样将西方的一切生搬硬套到俄国,而是依照俄国国情逐步开始西化。她任用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伊万·贝茨基制定教育政策,开办了斯莫尔尼女子贵族学院,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所专为女孩子开办的公立学校。成立了公共学校委员会,在俄罗斯各地建立三个层次的学校网,每一级学校都有各自的教育规划,编订一系列教材。1783年在圣彼得堡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同年成立师范学院。1786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为俄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制度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使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以应用,从而为之后的俄罗斯近代化打开了局面。

——摘编自《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叶卡捷琳娜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捷琳娜在教育改革上的贡献。
2023-03-12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