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一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下面是某剧中设计的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的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谁?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材料二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2021-09-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漫画《炉边谈话》


材料三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
2021-03-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起,美苏之间就开始了中程导弹的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谈谈停停。1985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国家领导人后,美苏中导谈判有了转机,1119日至21日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晤,虽然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增进了了解,保持对话势头。198712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了《彻底销毁两国中程核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双方规定在三年内全部销毁各自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美苏《中导条约》所涉及的中程导弹数量只占美苏核武库的4%左右,但条约的签署还是受到世界普遍的欢迎和积极评价。2019年,由于美俄相继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中导条约》全面失效。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进行中导谈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签订《中导条约》受到世界积极评价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

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漫画《炉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2021-04-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的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

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

(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

①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

②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

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

2021-01-18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革命的真正结束不是在“雾月政变”这一天,而是在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杨鹏《拿破仑法典二百年祭》

材料二   对这个非凡人物的评价,……在他做皇帝这件事情上我并不准备责备他。在资产阶级已在法国确立了统治而人民又漠不关心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别的出路,因为资产阶级从不关心公共利益,只要他们私人的事情进行得顺利就行,而人民看不到革命对自己有根本的好处,他们只具有战争的热情。

——恩格斯《给“北极星报”编辑的第一封信》

材料三   下图为德国漫画:《拿破仑年表》。图片右侧用一半的面积和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表现拿破仑如何被欧洲各国打败:告别西班牙、败退俄国、逃离德意志、法国崩溃,体现了当时德国人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公敌”。

——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学历史社会地理课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法国革命整整结束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不责备拿破仑做皇帝”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拿破仑夺权当政的重大活动,概述为什么拿破仑被视作“欧洲公敌”?
2019-12-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姑息和妥协是酿成二战惨剧的重要原因,也是二战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9月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1936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年
1938年3月
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科书编写

材料二   


讽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漫画

1939年的8月23日,德国和苏联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等资料


(1)请您在材料一表格①、②处分别填入合适的内容,并指出西方大国实施“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
(2)有人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又一种绥靖”。请您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依据。
2019-08-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