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研究性试题
(1)某学生要研究有关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临时约法》全文B.《孙中山》(电影)
C.《宋庆龄传》D.《宋教仁传》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1911年(清宣统三年)1229日,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根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请回答:①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将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部分抄在答题卡上。
②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根据材料阅读下表,指出该表格应属于史学研究的哪一环节?
措施类别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
具体措施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2020-12-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选自美国作家亨利·莫利斯的《殖民史》中的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面积排位比较表。(见下表)

材料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单位:年)(见下图)

材料四   1915年5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双方示意图。(见下图)


(1)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和横向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意大利的立场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3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请结合20世纪初和20年代的相关史实,设计并完成“孙中山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表格。表格要求分不同时期展现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表现和影响。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
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主改良受挫,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1912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
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失败。
1920-1922年,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开始了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在北京逝世。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


2021-08-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制度和政策必须顺应时代而变化,方能推动社会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完善下面表格。

商鞅变法中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西周分封制秦国县制
国家对地方管理方式王畿地区王室直接管辖,其他地区分封诸侯
基层管理没有严格的基层组织机构。居民分为国人(周部族成员)和野人(被征服部族或流民)。按血缘亲疏对国家承担不同义务。
作用及影响最初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来由于血缘松弛,受封诸侯势力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材料一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从此,“人民”、“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放”等等词汇开始写入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突然迸发出来的。它在中国出现或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清代的最后几十年里已经开始。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作者认为:“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请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论述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图1:1943:年1月11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签约仪式

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条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的治外法权。

图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右)。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3)阅读材料二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
2021-02-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在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巩固统一措施特色的浓缩概括。
A.民族政策,开明灵活。
B.反抗侵略,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
请在下面表格中的人物后面写出与他们相符的代号,并列举相关史实。
古代政治家评价序号选择该序号的理由

秦始皇
(1)


唐太宗
(2)

清康熙帝
(3)

2021-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情况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材料二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成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会造成什么后果?
(2)“邻国”指谁?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3)材料二德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德国产生这一利益要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4-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按照要求完成表格内容。(要求:①选择事件的时间必须是1941~1944年,②事件必须与所给事件的性质类似或具有一致性,③所填写事件不得超过两个)

事件图一《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图二德黑兰会议图三中途岛海战图四诺曼底登陆战役
类似事件


(3)结合史实说明德黑兰会议和诺曼底登陆之间的关系。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希腊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特别是涌现出了许多思想的先哲,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真是群星璀璨,为后人所景仰。

(1)现在,假设中国和希腊互办文化年,来弘扬各自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以下资料,请你在表格空白部分填上适当内容。

国籍

人物

主要成就

中国

孔子

希腊

理念论和“理想国”

希腊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古代希腊哲学思想中都有一定的人本主义思想,但是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2)现在假设中国和希腊的学者就两国先哲表现出来的人本精神进行探讨,请你拟定一个发言稿,来分析一下他们:

①人本思想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2017-11-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模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