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3 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次年加入美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庄严声明:“只想生活在实行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祛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 周年。这最能说明
A.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B.相对论得到了美德两国的认可
C.爱因斯坦崇尚民主、自由和科学D.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加试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孙中山和甘地分别被誉为中国“国父”和印度“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经济……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给自足的乡村基础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甘地的《印度自治》等

材料二关于甘地对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有两种认识提供如下:①认为“甘地是一个要复兴旧文明(如提倡手纺车)和宗教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②认为“甘地是爱和理解的象征,印度自由的建筑师。他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

——据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蒙巴顿对甘地的评价等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比较指出孙中山、甘地所持经济思想的主要异同之处。
(2)阅读材料,你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侧重认识①,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侧重认识②,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甘地“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的贡献。(只作选择,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017-10-1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18届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最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之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是民族主义,二是民权主义,三是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最完美的国家”是何意?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最完美的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 1582- 1649年)在《职方外纪》中提到某一建筑时说:“此外又有高大混全石柱, 外周画镂古今王者形象故事, 灿然可观。其内则空虚, 可容几人登基而上, 如一塔然。”对这一建筑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是将罗马拱门与希腊式石柱融为一体B.层次分明,功能丰富
C.古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D.皇帝为纪念自己远征战功而建
2022-03-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英国政府为纪念某战役胜利75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枚硬币的灵感来自军用地图,描绘了盟军执行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计划。下列关于该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①与德黑兰会议的召开有关
②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战役
③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④盟军的胜利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8-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提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选项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孙中山先生遗志的有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三大改造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③联合苏联,壮大国际和平力量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
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9 . 2014年6月6日,2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法国西北部沿海小城乌伊斯特勒昂所在的宝剑海滩隆重纪念70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次战役
A.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开辟来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D.标志着欧洲战争的结束
2020-09-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10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我同胞皆须自认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国…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株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1919年5月5日早晨,清华大学里,学生们惊奇地发现食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纸,上面用工楷抄着岳飞的《满江红》…贴这张《满江红)的是高等科二年级学生、时年20岁的闻一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紧随潮流投身斗争,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文艺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在1919年5月日给父亲的家书中,他说:“国家育养学生,岁麇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国?

——摘自2019年9期《环球人物》

材料三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90年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积弱积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亟待改变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需要,是时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星火燎原之势红遍中华大地。

——吴国华《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五四运动中,以闻一多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并从中提炼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
①时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的社会形势。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试从革命的纲领、道路和动力等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成功探索。
2020-08-09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